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确切地说是改变和改造学生的思维。批判性思维能对思维进行分析和评估,进而改造思维。它能导致内容掌握和深度学习,能培养对理性和证据的欣赏,有助于学生拥有足够的推理能力来思考复杂的问题,成为有教养的人。在教育领域,批判性思维日益受到重视,无论是新高考评价体系还是高中语文新课标中,都鲜明提出学生要具备批判性思维。当下高中作文写作中所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是说理的问题,议论文是最适合说理的文体,说理是议论文的核心,而分析与论证又是说理的核心。批判性思维的核心任务是构造和判断好的论证。在高中作文写作中引入批判性思维能有效提高学生分析论证的能力,从而有助于解决他们存在的说理问题。全文一共分为三章:第一章:着眼高中议论文写作中的关键问题,结合教学实际,梳理呈现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说理的现状与问题。从教师、教材、学生三个方面分析说理问题背后的原因,主要是教师教学方法不当、高中教材编排失衡和学生存在思维缺陷。对这些原因进行反思,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如改变教师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就事说理、引入批判性思维以改善学生思维缺陷。第二章:分析阐释就事说理与批判性思维的关系。明确就事说理的核心是分析与论证,而良好的批判性思维有助于学生判断和构造好的论证,从而解决就事说理的最大障碍。具体而言,就事说理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目标、评价标准和培养过程均高度契合。第三章:以美国批判性思维中心Paul&Elder构建的批判性思维三元结构模型为基础,构建就事说理的评价量表,进而在评价量表的基础上构建对于教材文本说理分析、课前时评演讲以及系统写作教学的衡量量具标准,从而将批判性思维的教学理念转化为具有可操作性的、有效的教学实施方案。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遵循具体学情与教学安排逐步展开基于批判性思维的“就事说理”能力的培养:在日常教材文本教学中进行批判性思维的渗入式培养;在课前时评演讲中注重学生就事说理的片段性呈现;在写作专题教学中实现系统性训练。其中,在写作专题教学中,从写前、写中、写后三个环节出发,写作之前以思维导图助力审题构思,写作之中以学习支架降低论证难度,写作之后以反馈量表促进全文修改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