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风险,信用风险管理也动态地贯穿信贷业务管理的整个流程中。强调贷后信用风险管理是当前商业银行适应全面风险管理(ERM)的需要,《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出台也为当前贷后信用风险管理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土壤和精神环境。笔者在参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从对贷后信用风险的概念、成因入手,在理论上分析出贷后信用风险包含“质”——即借款人违约、信用状况和履约能力下降和“量”——所引发风险可能损失金额两个层面的内涵。本文通过对贷后信用风险管理相关理论知识的研究,提出管理时银行应遵循与借款人“长期互动”、“互相监督”的原则,将商业银行贷后信用风险管理过程分为三个阶段: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并分别进行方法论上的研究。在上述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笔者对我国商业银行的贷后信用风险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评析,提出了:建立以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为内容的贷后信用风险动态管理机制对策。即,在建立简明化贷后信用风险识别指标的基础上,采用内部评级法(IRB法),以衡量借款人违约率(PD)和贷款违约损失率(LGD)为核心指标,通过两维评级计算出贷后信用风险权重(RW),动态化评估贷后信用风险,尤其是着重评估细分正常贷款转变成不良贷款的阶段和变化规律,完善不同级别贷后信用风险的控制和处理办法,体现《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强调组织流程再造与技术手段创新并举的全面风险管理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