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Google在2015发布的消费者行为报告指出中国大陆的智能手机使用率已高达74%,移动互联普及率高达98%。互联网和通讯技术的进步,无线网络和4G网络的普及使人们已经步入移动互联。“互联网+”等模式的出现,更加强化了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对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便携式无线通讯设备的依赖,使其成了人们工作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移动互联网支撑下,智能手机等便携式无线设备已成为人们随身携带的随时使用的一种设备,人们在非工作时间对于这些设备的使用,无可避免的会使人们在下班时从事非工作活动时接收到与工作相关的微信、邮件、QQ等信息提示(弹出),使员工在非工作时间仍保持“全天在线状态(round-the-clock availability)”(O’Driscoll,Brough,Timms&Sawang,,2010)。在时代背景下我们借鉴Richardson定义将移动互联催生的工作连通行为定义为员工在非工作时间通过便携式的可随时连接网络的电子通讯设备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接收或查看推送的与工作相关的信息,参与工作或与同事联系的一切行为的总称,客观的描述了员工在移动互联的背景下通过智能手机在非工作时间与工作连通的程度。时代背景下移动互联催生的非工作时间的工作连通行为是否已经成为现代影响工作生活关系的重要因素?与以往研究中提到的电脑和非智能手机打电话发短信相比,移动互联背景下,移动网络的覆盖与快捷,消息推送的成本降低操作简化,移动互联和智能手机实现的操作越来越丰富,那么科技的进步移动互联背景下的工作连通究竟是在便利人们的生活还是在侵入人们的生活使人们无法躲避工作的干扰呢?带来的是工作与生活的平衡还是冲突?这是我们希望解决和探究的问题。另外,通过对文献的阅读发现已有研究表明并不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相同程度的工作与家庭冲突(Higgins&Duxbury,2005)。Duxbury et al.(2014)电子通讯设备的跨界使用改变了一些人工作家庭的边界,但并没有改变另一些人。所以,本研究还希望考虑个体对于边界的管理偏好不同以及环境所提倡的对于边界的管理的不同会如何影响两者之间的关系。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在于探究时代背景下随着技术发展影响工作生活关系的新因素。与以往研究的利用电脑在家办公有很大的不同,人们甚至没有意识到这种移动互联背景下通过智能手机等导致的连通会产生工作生活冲突。鲜少有研究关注这种移动互联催生的非工作时间的工作连通行为是否影响到工作生活关系究竟如何影响。另外,对于电子通讯设备的跨界使用对于工作生活冲突的影响相关研究领域,对于边界条件和情境因素的研究很少。本研究采用边界理论的的视角,从边界理论的分割和整合出发,关注个人对于边界管理的偏好和个人所面临的环境即组织所提倡的边界管理偏好导致个体经历不同程度的工作生活冲突,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也为管理者找到解决实践问题的有效策略。本文由六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包括研究的背景、方法、可能的创新点、结构安排与整体架构。第二部分是关于非工作时间的工作连通行为、工作生活冲突、分割偏好和感知的组织分割供给的文献综述。第三部分是根据理论和现有研究提出研究模型和三个假设。第四部分是介绍数据收集的过程,描述样本特征,对变量的测量,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进行说明。第五部分是关于数据分析,验证假设。第六部分是对研究结论进行讨论,阐述管理启示以及本研究的存在的局限和对未来研究的展望。本文可以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第一,非工作时间的工作连通行为与员工工作生活冲突正相关;第二,员工的分割偏好会增强非工作时间的工作连通行为与员工工作生活冲突的正相关关系;第三,员工感知的组织分割供给会削弱非工作时间的工作连通行为与员工工作生活冲突的正相关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