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冷笑话近十年来开始流行于民间。从它的文本内容和表演场景中,可以看出民间文学阐释幽默的新角度,以及它对现实交流方式的开拓与补充。
本文以探求冷笑话的社会功能为目标,对其内容结构、内在逻辑和表演实例进行了研究。其中,冷笑话表演的框架和阐释性,是文章关注的重点。笔者讨论的核心是,冷笑话高潮的逻辑特点如何搭建了它的阐释框架?当这个阐释框架在表演场景中发挥作用时,冷笑话又是如何重新定位了表演者与听众之间的关系?以及,这种再定位如何为摆脱尴尬场景、进行成功沟通提供有效的路径?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剖析,本文尝试在民间文学现象和其所对应的社会结构逻辑之间建立起一种更为紧密的关系。
绪论对与冷笑话相关的两个民间文学形式--笑话和谜语的学术史做了简单的梳理。第一章为冷笑话的概念、分类及特点,这部分从冷笑话的定义入手,对其分类和发展过程做了大致的分析,并从传统逻辑和创新思维上阐述了冷笑话的特征。第二章是对冷笑话表演逻辑的探究,通过大量实例,考察冷笑话表演的标定,描述了冷笑话表演框架的构建过程。第三章详细分析了这个表演框架的阐释性--它如何通过出人意料的逻辑重建听众与表演者的关系,进而消解交流现场的尴尬,为更为流畅的交流创造可能性。随后文章对“冷”的含义进行了延伸的讨论:它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对于意义缺失的焦虑感,但从另一个层面上来看,“冷”的逻辑又迂回的淡化了矛盾,保证沟通得以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