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影视翻译不同于普通的文学翻译,大部分内容为人物对白。影视语言具有瞬间性、对象的大众性、无注性等特征,因此译文必须干净利索、朗朗上口,译者必须尽量使用地道的中文,避免半中半洋的腔调,使译文具有聆听性、通俗性、性格化等特征。而这些特征最根本的要求即译文的口语化,让影视作品中“真实”的人物讲“真”话。同时,影视语言重视人物语言与镜头语言的结合,影视翻译受到了字数、画面上演员动作及口型等的限制。由此,本文旨在探讨画面限制下翻译的口语化表达的具体实现方式。本文以《追捕》、《望乡》、《远山的呼唤》三部电影的译制台词与原台词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时为了突显对比,加入《望乡》与《远山的呼唤》的文学剧本,对剧本与台词内容一致之处的不同译文进行对比。在第一章中,通过对影视语言特征的分析,结合先行研究中所涉及的影视翻译基本原则,总结出“通俗性、性格化、字数限制、口型性”四项原则,并从这四项原则中,概括出影视翻译最大的特征——画面条件限制下的口语化表达。第二章中,通过对比影视作品的台词、文学剧本,突出强调影视作品的特殊性,从句式、词汇、情绪表达三个方面,找出实现台词口语化表达的具体处理方式。在第三章中,同样通过三部作品的台词、文学剧本,结合影视作品的画面内容,使用音频处理软件Cool Edit Pro2,以科学统计的方式,量化各项数据,从语速、停顿、句长、台词与画面的配合四个方面,研究影视语言特殊性给影视翻译带来的限制及其处理方式。研究表明,为了实现翻译的口语化表达,不仅需要对台词从各方面进行打磨,以便更贴近汉语的口语化表述习惯,更需要在语速、停顿、画面配合等视觉方面对台词进行完善,以在限制中使视觉和听觉相互配合,收获更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