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选取陕西省神木县大柳塔矿区塌陷带植被群落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野外调查法、数理统计法、数据分析法等方法,对神府大柳塔矿区不同年代塌陷区塌陷带不同塌陷地貌植被恢复进行分析,在现有关于矿区生态、矿区植被恢复以及生态重建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基础上,表明大柳塔矿区植被恢复现状和恢复程度,说明地下矿区采煤塌陷对地表植被的影响作用,分析塌陷不同地貌对地表植被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柳塔矿区不同年代塌陷区塌陷带上自然演替的主要植物有禾本科、菊科、豆科、藜科为主,这些植物也是集中在各个不同年代开矿区地表上的优势植物,并且在自然塌陷地表上的塌陷谷、坡和岗顶处的组成特征变化有一定差距,同时在塌陷裂缝处和人工绿化局部地段出现。各样地中的优势种和先锋植物多为耐贫瘠的种类或适应性强的一年生植物,即说明少数集中植物在矿区不同塌陷带中的植被恢复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在对四个年代塌陷样地中的三个不同地貌上的主要植物优势度进行分析后得出,坡顶、坡中和坡底植物中沙地植物—褐沙蒿有明显的上升趋势,成为优势种,禾本科植物在塌陷年限较长的样地1995年塌陷样地和2000年塌陷样地中优势度较好,而在塌陷年限较短的样地中优势度低或者消失。各塌陷带样地不同地貌植物多样性变化分析表明,群落主要组成植物基本在每个地貌上都出现,而猪毛菜、虫实、雾冰藜、紫翅猪毛菜、藜、艾蒿、隐子草、中间锦鸡儿、阿尔泰狗娃花等植物出现的频率低,都只出现在一个样地中。四个年代样地中,1995年塌陷样地植物种类和另外三个年份样地的多样性相比较,出现的种类最多,2000年塌陷样地出现植物种类要多于2005年塌陷样地和2010年塌陷样地,而2010年塌陷样地出现的植物种类最少。植被指数分析结果也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开矿时间越早的矿区植被恢复越好,植被覆盖度越高,反之则植被覆盖度低。矿区植被的恢复中有自然环境的变化影响和人为因素的作用。大柳塔矿区处于干旱半干旱风沙脆弱区,地处晋陕蒙接壤区,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过渡地带,年风蚀强度大,沙漠化土地每年自然增长率高,降水分布和形式的变化直接影响到植物群落的特征。气温的变化对植被恢复的影响表现在,如果气温变高会加剧蒸发量,导致土壤水分的减少,直接影响到植被的水分吸收,导致沙化、干旱植物占主导地位,盖度、密度和优势度都相对变高。人为因素对塌陷区植被覆盖起着重要的作用,主要是对地下煤矿的过度开采,使地表产生塌陷,出现裂缝和斜坡,引起植被大面积退化,使地表更加裸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