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小学教师性别失衡已然成为了一种全球性教育现象,而该现象在我国的城市小学中更为凸显。为了保证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教师资源的合理利用,优质人才的持续供应,我们必须关注小学教育领域教师性别构成女性化的现实状况,剖析其产生根源,寻觅应对措施,努力构建教师性别的生态平衡。本论文试图站在社会性别的视角上,通过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等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的结合运用,呈现N市小学男女教师的基本情况以及对其社会性别意识与职业认同的调查结果,并结合相关理论加以审视与反思,厘清“小学教师性别比例失调”现象产生的本质原因,最后对改善小学教师性别比例失调状况提出自己的应对思路。研究表明,N市小学女教师的整体性别意识水平要高于男教师,具体表现为:男教师的传统性别角色观念更强烈;男教师对性别特质的传统社会刻板印象更深刻;男教师的性别平等观念更单薄。此外,虽然N市小学女教师的教师群体归属感不如男教师强烈,但其整体职业认同水平要比男教师高,具体表现为女教师对教师职业价值有更积极的认识和评价;女教师更认同自我的教师角色:女教师更愿意为教师职业履行职责与付出。而整体看来,N市小学教师的职业认同程度不如研究者预期得那样高,有较大部分小学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满意度仅为一般,少数教师甚至存在不满意或者很不满意的态度。从表面上可以归结为小学教师职业较差的薪酬待遇,太大的工作压力,众多的社会误解等因素影响了N市小学教师的职业认同,但小学教师职业的收入待遇为何不高?小学教师为何抱怨工作压力太大?社会为何对小学教师职业存在那么多的误解?小学教师男少女多的性别结构又缘何形成并持续下去的?于是,本研究基于社会性别理论,深入探讨了城市小学教师性别失衡状况产生的前因后果并同时对“女教师是男孩女性化的根源么?”、“小学教育需要什么样的教师?”、“小学教师性别失衡为何在城市更为凸显?”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刻反思。研究发现,社会性别制度的淫威、传统性别角色文化的茶毒,小学教师职业性别隔离的现实以及大众对小学教师职业的刻板印象等方面才是造成小学领域教师性别结构女性化的本质原因。最后,针对上述研究的种种发现与反思,从制度、实践、个人等三大层面出发,提出了应对城市小学教师性别失衡问题的具体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