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 脑血管病是临床常见病,其发病率、预后较差,全球已成为第一致残和前三位致死原因,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由于脑缺血的发病率远高于脑出血,并且局灶性脑缺血是脑血管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因此,研究缺血性脑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寻找最佳治疗方案是针灸临床与实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研究方法 本研究用不同治疗介入时间,不同针刺穴组和不同刺激方法对急性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进行治疗来观察并探讨针刺时机和选穴对 MCAT 大鼠行为及相关生化指标、组织形态的影响。方法:(1)采用光化学诱导局灶性脑缺血模型,于造模成功后 1h、3h、6h、12h 四个不同的时间窗开始针刺“人中穴”、“井穴”,人中使用电针、井穴使用点刺,两组进行观察治疗,疗程 6 天;(2)应用神经行为学指标观察治疗前后神经症状的改善情况,并做出相应的统计判断;(3)应用形态学方法观察缺血侧脑组织组织学特点;(4)采用依赖于 CaM 的磷酸二脂酶法测定脑组织活性 CaM 的含量;(5)采用免疫组化观察缺血侧脑组织半暗带 BDNF 的表达水平;(6)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中 IL-1β、IL-6、IL-8、TNF-α的含量,分析不同时间段,不同穴组的干预效果。 结果 1.大鼠在造模后 3h 时的神经症状行为在评定上均有阳性反应,与假手术组和正常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局灶性脑缺血实验模型成功;不同时间段针刺治疗各组大鼠在治疗前后的神经症状行为评定分析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针刺对 MCAT 大鼠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2.大鼠脑缺血造模 6 天后,模型组 CaM 含量仍然明显高,针刺治疗可降低升高的活性 CaM 的浓度,使指标趋于正常。提示针刺治疗可起到减轻活性 CaM 对脑细胞的损害,从而起到保护神经细胞的作用。本实验证实这种保护作用又以缺血 1h后电针人中组和缺血 1h后点刺井穴组疗效最佳 3.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 BDNF 阳性表达细胞数量较少;造模 6 天后缺血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无统计学差异;针刺组 BDNF 阳性细胞数量显著增加,表明针刺治疗能促进 BDNF 在脑缺血后的表达在较长时间保持增高水平。其中缺血 3h后点刺井穴组、6h后电针人中组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4.模型组大鼠血清 IL-6、IL-8、TNF-α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电针人中穴组与点刺井穴组可降低血清 IL-6、IL-8、TNF-α水平。其中缺血 3h后点刺井穴组疗效最佳,与其他不同介入时间组之间相比有显著差异。点刺井穴组的调节作用优于电针人中穴组。<WP=5>4 针刺治疗局灶性脑缺血的优选方案的实验研究及机制探讨结论1.优选方案:本研究在基于对导致和影响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疗效因素的全面分析之上,重点考察了针刺干预脑缺血性动物模型过程中针刺介入时机、选穴等因素在获得干预效果(实验指标)方面的主次地位和影响作用,据此初步筛选出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优选方案,结论是:实验各组中缺血 3h后点刺井穴组干预效果最佳。2.优选针刺介入时间:针刺在超早期介入对脑缺血损伤的作用很显著,说明在脑缺血急性期尽早采用针刺疗法将有血流重建和神经保护双重作用。本实验证实,脑缺血后 3h 开始针刺治疗的效果最明显,但四个不同时段组间(造模成功后1h、3h、6h、12h)的观察尚不能作出针刺治疗脑梗死越早效果越好的结论。必须强调指出,由于人类自然寿命的长度与实验用动物之间的差别,通过考察动物基础实验结果及相互差异,我的研究结果从理论上推测人类脑梗塞的针刺治疗时间窗阈将会更宽。认识这一点,对实施积极有效的针刺救治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3. 优选穴组:针刺治疗脑血管意外经验丰富,各医家选穴组方各不相同,但针刺井穴和人中穴治疗急性脑血管病是最传统最公认的急救方法。本实验结果,两者疗效无显著差异,提示:临床可根据情况灵活使用其中一法、或将两者交替使用或将其混合使用,能够获得满意疗效。 4.疗程:保证一定的针刺疗程对缺血性中风的治疗十分重要。适度的累加针刺效应可使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缺血后相当长时间内保持较高水平,可以保护半暗带神经元,抵抗延迟性神经细胞死亡。综上所述,本研究筛选出来的优选方案对缺血性中风具有血流重建和神经保护双重作用,而它的疗效首要决定于开始治疗时间;其次优选穴组对疗效的影响力。针刺对脑急性缺血性损伤的保护作用是一种动态下机体综合调整的结果,其作用机制与减轻脑缺血过程中钙超载及炎症对脑组织造成的损害,以及提高缺血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有关。而且通过其作用达到减少梗死区,挽救半暗带神经元的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