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胃肠间质瘤的临床预后分析和微血管密度表达的临床意义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小肠胃肠间质瘤外科治疗的远期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肿瘤微血管生成在小肠胃肠间质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1.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2001年12月至2009年12月期间手术切除并病理证实的71例小肠胃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Kaplan-Meier法和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价预后影响因素。2.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73例小肠胃肠间质瘤中MVD表达情况,用CD105标记MVD值,结合临床随访资料,分析微血管生成在小肠胃肠间质瘤中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结果:1. 71例经病理证实的小肠胃肠间质瘤的临床病理资料:CD117为95.8%(68/71),CD34为85.9%(61/71),SMA为18.3%(13/71),S-100为16.9%(12/71)。单因素分析显示完整切除、核分裂像、浆膜浸润、格列卫治疗、肿瘤直径与小肠胃肠间质瘤患者的术后生存率明显相关(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完整切除、核分裂像、浆膜浸润、格列卫治疗是影响小肠间质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0,P=0.033,P=0.002,P=0.002)。经分析格列卫治疗复发转移小肠胃肠间质瘤患者的3年生存率明显比未治疗者高,术后辅以格列卫治疗能明显延长小肠胃肠间质瘤患者的生存率。2. 73例小肠胃肠间质瘤组织MVD值(28.00±12.29)明显高于瘤旁正常组织表达(6.45±2.51)(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MVD表达与小肠胃肠间质瘤的浆膜浸润、出血坏死、危险度分级、核分裂像、肿瘤直径、格列卫治疗明显相关(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MVD是影响小肠胃肠间质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40)。复发转移小肠胃肠间质瘤中MVD表达高于原发小肠胃肠间质瘤表达(χ2 =13.574,P=0.000),高表达者的复发转移率58.06%高于低表达者16.67%,高表达者的中位生存时间34.00月比低表达者41.00月短。结论:1.完整切除肿瘤,术后辅以格列卫治疗,能够降低小肠胃肠间质瘤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率,改善病人预后。2. CD105可能参与了小肠胃肠间质瘤的血管生成过程,可以作为判断小肠胃肠间质瘤患者预后的有用指标。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不同分型、不同支动脉管病变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胱抑素C(Cys-C)、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选取诊断为ACS
石油烃类污染物组分复杂,各组分物理化学性质差异很大,其在土水系统中的平衡分配也存在较大差异。本研究选取物理化学性质差异较大的正十二烷、菲和苯酚分别作为脂肪烃、芳香
目的探究经皮椎体成形术、唑来膦酸注射液联合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的短期随访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9月至2018年8月OVCF患者114例,简单随机化分组,各5
企业的组织结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以不同的形式适应社会变迁的要求而发展演进。系统地对日本建设企业组织结构的历史演变进行归纳梳理,有益于为我国建筑企业组织的变革提供参
冻土层的存在,对桥梁结构抗震安全性的影响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本文利用黏-弹性边界模拟波向无穷远辐射的结构-地基土一体化计算方法,对季节性冻土区和多年冻土区桥梁结构在
翻阅我国绿色建材的发展历史可以发现,我国绿色建材研究开发的步伐不断加快,绿色建筑节材以及材料资源利用技术作为绿色建材的一部分也是稳步前进。本文从节材及材料资源利用
铁路运输作为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资产规模大、投资短期不可逆等特征。开展铁路移动装备投入产出效率评价,对正处于市场化转型发展过程中的铁路运输企业
为了解大学生针灸认知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今后针灸推广宣传提供科学依据,2013年5月我们对武汉交通业技术学院在校大学生进行了书面问卷调查,现报道如下。
在"双一流"建设中重视人才培养,进一步明确了高校办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回归大学本位的重要标志,是一流大学建设向纵深推进的重要标志。把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作为一流大
为减少离合器和制动器的数量,6挡自动变速器的三行星排齿轮变速机构中常使用常输入元件,单行星排串联辛普森结构的三行星排机构是其典型结构之一。鉴于传统的杠杆法在分析该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