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植物和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影响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英汉表达中存在着大量的植物词汇,它们大都具有丰富的隐喻意义。到目前为止,国内外一些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植物隐喻进行了相关研究,但是总体来说研究范围比较有限,有的侧重于隐喻美化语言的效果,有的侧重于英汉隐喻的差异性。随着隐喻研究的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隐喻不仅是简单的语言现象,更是一种认知现象,它根植于人类的语言、思维和文化中。Lakoff和Johnson提出的概念隐喻理论和运作机制则为人们正确的理解植物隐喻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在此理论基础上,本文通过词典,文学作品,网络等途径收集上百种常见的植物隐喻进行分析研究,试图对植物隐喻进行系统的归纳分析并阐述其中的认知运作过程,从认知角度探讨植物作为源域向人类,物类,情感等目标域的影射过程。同时,本文也对英汉植物隐喻的差异性进行了分析,并从文化的角度阐述了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对比英汉植物隐喻意义的异同和分析英汉民族文化上的差异,有助于克服英汉语之间的交流障碍,并可促进英汉文化的相互交流与融合。通过研究我们证实,植物隐喻不只是一种简单的语言上的修辞方式,更是人类的思维认知方式,此研究为概念隐喻等认知理论的科学性提供了证据支持。同时,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发现,英汉植物隐喻既有相似性也有差异性,其中差异性体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我们应该借助于文化差异因素来理解这种现象。英汉植物隐喻的异同进一步证实了植物隐喻存在着认知普遍性及文化差异性。此篇论文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目前对植物隐喻研究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