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磨盘柿是河北省的名优特产,果实营养丰富并具药用价值,但是柿果采期集中,易软化,产地交通不便,烂耗损失严重,大大降低了柿果的商品率。目前柿果的贮藏仍以一些传统的方法,如室内堆藏、露天架藏、自然冷冻贮藏为主,很难使柿子长期保持较大的硬度,影响柿果贮藏保鲜期及销售期,利用转基因方法定向改良柿的性状,则能从根本上解决柿果问题。 本论文针对磨盘柿的贮藏方面的问题,研究了磨盘柿的高频离体再生体系,初步建立了农杆菌介导的ACC合成酶基因遗传转化体系,从而为磨盘柿的培育、改良和快速推广提供物质与技术支持。主要结果如下: 1 建立了磨盘柿叶片再生体系。本试验结果显示,叶片再生的最佳途径是采用二次诱导法。首先取继代培养25~30左右无菌苗的叶片,接在1/2DKW+TDZ0.5mg/L+ZT1.0mg/L中暗培养7天后,在光照条件下诱导愈伤组织和不定芽的形成。30天后接种于1/2DKW+ZT2.0mg/L中分化培养30天,不定芽再生率为86%,平均不定芽数为3.7。 2 建立了磨盘柿生根体系。比较直接添加激素法和浸蘸两种方法生根效果。直接添加激素法,比较了不同浓度的IAA、IBA以及基础培养基和暗培养时间,对磨盘柿生根的影响,试验表明在1/2MS(1/2N)要优于MS(1/2N)和1/2MS;IAA的效果要好与IBA,1.0mg/L的IAA为最适浓度;适宜的暗培养时间为5天。生根率为93.5%,平均根条数为4.7。IAA的浸蘸效果要好于IBA,最佳的浸蘸方案为250mg/L的IAA浸蘸15~20min。生根率为75%,平均根条数1.8。 3 初步建立了磨盘柿的基因的遗传转化体系。对转化方法和转化条件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以磨盘柿的叶片作为外植体,培养两天后,用加入50mg/L的AS的OD550=1.0左右的菌液浸染叶片15min后,共培养3天后转到MS(1/2N)筛选培养基上筛选培养。在培养过程中选用头孢500mg/L抑制浓杆菌的繁殖,壮观霉素50mg/L作为筛选浓度。对部分转基因的再生苗,进行了PCR检测,初步确定2株的目的基因已整合到其基因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