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巴蜀石窟艺术多为晚唐、五代、两宋的作品,与我国北方的石窟艺术相比出现时间较晚。安岳石窟艺术当属中国石窟艺术的晚期石窟精品。其不仅有北方石窟艺术南移的遗风,而且在遵循佛教造像仪轨的基础上,其装饰图案类型、装饰图案特征、风格演变方面都具有自身的形式美感。不仅有民族化、地方化的艺术风格,还有丰富的内容形式。这自然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佛教由北向南传入路径有关。虽然王朝闻先生把安岳石窟总结为历史悠久、内容繁多、造像精美、雕凿华美四大特色,并在我国石窟艺术宝库中有着上启广元、巴中石刻,下承大足石刻的重要作用。但由于种种原因,至今为止对安岳石窟造像艺术的系统研究任然相对薄弱。从装饰图案角度对安岳石窟进行研究尚未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脉络,亦未全面、深入的揭示其艺术形式。本文主要研究对像是安岳石窟中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初唐)卧佛院、(明代)木门寺、(初唐)玄妙观、(初唐)千佛寨、(中晚唐、五代)圆觉洞、(两宋)华严洞、(两宋)毗卢洞、(两宋)茗山寺以及(两宋)孔雀洞共9处组合而成的石窟群。本文是站在前人对各石窟分期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多门学科理论及方法,通过多次对安岳石窟造像进行实地考察,查阅大量相关文献典籍资料,以构成要素为视角,从人、自然、经济、社会、文化等各种变量中探讨安岳石窟的装饰图案特色。论文重点对安岳石窟装饰图案的类型分析与艺术特点进行研究,以及装饰图案产生的背景和相互影响关系的探讨,从植物装饰图案、动物装饰图案、飞天装饰图案、背光装饰图案、其它装饰纹样以及对现代设计的启迪六方面对安岳石窟装饰图案进行阐释与解读,以阐明宗教文化同中国传统文化对安岳石窟装饰图案的影响,传达出安岳石窟独有的审美意蕴,呈现出安岳石窟佛教装饰图案的整体面貌,并较为深入的探讨其形式美法则,论证其对现代设计的指导作用,并以此深度挖掘其内在的多重价值,并给现代的设计观念继承性创新以启迪。本文希望通过对安岳石窟装饰图案研究,目的在于丰富其理论,突显安岳石窟在中国石窟体系中的独有价值。从而得到更多专家学者乃至政府机关的重视,以便为妥善保护和开发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希望以理论研究为基础,不断挖掘其装饰独特性,并以此为平台,打造巴蜀特色的石窟纪念品,形成品牌效应,从而寻求更为长远、有效的发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