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从人胶质母细胞瘤(GBM)中分离培养脑肿瘤干细胞(BTSCs),并进行纯化和鉴定从而获得可靠的BTSCs株;研究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BTSCs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1)利用简化的无血清培养基(SFM)和悬浮培养方法,从3例人GBM中分离培养BTSCs,采用有限稀释法克隆筛选以纯化BTSCs,观察BTSCs在体外的增殖、分化,通过免疫组化方法鉴定其干细胞特性;(2)在无血清条件下培养BTSCs,根据培养基中的成分不同分为对照组、ATRA组、ATRA/生长因子组、生长因子组,用MTT法检测BTSCs的增殖效应;(3)在含血清条件下诱导分化BTSCs,根据含血清培养基(SCM)中的成分不同分为ATRA组、对照组,于诱导分化第10天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BTSCs子代分化细胞CD133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率;(4)将BTSCs子代分化细胞更换培养条件,观察其在SFM中增殖逆转再次形成脑肿瘤干细胞球(BTS)的比例和形成时间。结果(1)在人GBM中成功分离出BTSCs,在上述SFM中呈悬浮球状生长,具有很强的自我更新与增殖能力,表达特异性标志物CD133,在SCM中BTSCs发生贴壁分化,表达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的特异性抗原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GFAP;(2)在无血清条件下,ATRA组BTSCs的增殖速度较对照组明显加快,但低于生长因子组和ATRA/生长因子组,形成的BTS亦小于后两者;(3)在含血清条件下,ATRA组BTSCs子代分化细胞CD133、GFAP的表达率分别为2.29%±0.27%和75.60%±4.03%,对照组为7.05%±0.49%和12.51%±0.77%,前者的分化程度明显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前者仍然存在CD133的表达;(4)BTSCs子代分化细胞在回复无血清条件下能够再次增殖形成BTS,ATRA组再形成BTS的比例为4.84%±0.32%,形成时间为(10.07±1.03)d,对照组分别为(17.71±0.78)%和(4.08±0.35)d,前者再形成BTS的比例更低、时间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人GBM中存在具有自我更新、无限增殖和多向分化能力的BTSCs,在体外可将其分离、培养和纯化;ATRA能促进BTSCs增殖并诱导BTSCs子代细胞走向分化,但分化不彻底,细胞不能全部达到终末分化,可再次形成BTS,重获干细胞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