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中红外激光(3~5μm波段)在空间通讯、遥感、光电对抗、医疗、大气监测等众多领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目前产生中红外激光的方案有很多,其中基于掺稀土离子的软玻璃光纤激光器最有希望实现高效紧凑的中红外激光输出。但是,受软玻璃光纤材料特性、拉制工艺水平和掺杂稀土材料种类的限制,中红外光纤激光器在输出功率提升和波长拓展方面存在技术瓶颈,目前已经报道的最长波长为3.92μm,随着波长的增加输出功率成指数下降。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红外激光(3~5μm波段)在空间通讯、遥感、光电对抗、医疗、大气监测等众多领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目前产生中红外激光的方案有很多,其中基于掺稀土离子的软玻璃光纤激光器最有希望实现高效紧凑的中红外激光输出。但是,受软玻璃光纤材料特性、拉制工艺水平和掺杂稀土材料种类的限制,中红外光纤激光器在输出功率提升和波长拓展方面存在技术瓶颈,目前已经报道的最长波长为3.92μm,随着波长的增加输出功率成指数下降。近年出现的基于充气空芯光纤的新型光源,完美结合了传统气体激光器和光纤激光器的众多优点,被认为是解决传统中红外光纤激光功率提升和波长拓展瓶颈的有效技术途径。本文利用自行搭建的可调谐窄线宽2μm光纤放大器,泵浦一段充有低气压二氧化碳气体的反共振空芯光纤,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4.3μm波段连续波光纤激光输出。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果如下:1.介绍了中红外激光光源的特点、应用及主要产生手段,指出基于掺稀土光纤的中红外激光器在功率提升和波长拓展方面存在技术瓶颈。通过回顾分析空芯光纤和基于空芯光纤的气体激光器发展历史与研究现状,指出基于反共振空芯光纤的气体激光器为解决传统中红外光纤激光器遇到的技术瓶颈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有望实现高功率可调谐中红外光纤激光输出。2.开展了基于反共振空芯的4.3μm波段二氧化碳气体激光理论分析。针对4.3μm二氧化碳激光输出的需求,建立了反共振空芯光纤的仿真模型,重点计算分析了相应模场能量分布和传输损耗特性,指出芯径更小、管壁更厚的反共振空芯光纤更有利于2~4.5μm波段光纤激光的传输。结合反共振空芯光纤的传输特性,分析了二氧化碳分子的能级特性,计算给出了反共振空芯光纤中二氧化碳分子在2μm波段的吸收特性和4.3μm波段的激射特性,为实验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3.开展了基于反共振空芯光纤的4.3μm波段二氧化碳气体激光实验研究。自行搭建了最大输出功率约2.2 W的可调谐窄线宽2μm光纤激光放大器,以此为泵浦源,泵浦一段充有低压二氧化碳的反共振空芯光纤,在5 m长空芯光纤、5 mbar二氧化碳气压下,获得了最大输出功率为82 m W的4.3μm激光输出,为目前连续波光纤激光输出的最长波长。4.初步开展了基于反共振空芯光纤的高功率4.3μm波段二氧化碳气体激光实验研究。对2μm泵浦源进行初步优化设计后,在10 m长纤芯80μm的空芯光纤、5 mbar二氧化碳气压下实现了155 m W的4.3μm激光输出,相对吸收泵浦光的斜率效率约为19.2%。通过进一步优化设计反共振空芯光纤、提升2μm窄线宽泵浦源的功率和引入合适的缓冲气体,有望获得瓦级至十瓦级可调谐4.3μm光纤气体激光输出。
其他文献
强场作用空气中的氮分子,使之电离成氮分子离子并产生空气激光。这一实验现象被发现后引起了强场领域的科学家们广泛关注。但是目前为止,其空气激光产生的物理机制仍没有被揭露出来。在本文中我们提出了椭圆偏振门机制,理论上验证在泵浦光处于不同偏振态时,可以实现氮分子离子由吸收到激射的过程,直接证明了氮分子离子中间电子态在耦合过程中的重要性。并且进一步提高了氮分子离子391nm的激光信号。为揭露空气激光的物理机
光纤激光器具有光束质量好、转换效率高、结构紧凑、热管理方便等优势,在工业加工、智能制造、国防军事等领域获得广泛应用。相比较光纤激光放大器,光纤激光振荡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抗反射能力强,在工业应用中更受青睐。然而,受限于光纤中的受激拉曼散射效应(SRS)和模式不稳定效应(TMI),高功率全光纤激光振荡器的功率提升受到限制。基于此,本文以掺镱光纤激光振荡器功率提升为研究对象,从理论和实验两方向研究全
集成电路的飞速发展促使半导体材料和工艺不断更新换代,对于MOS器件栅极介质材料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SiO2栅极氧化层已逐渐不能适合器件尺寸缩小的需求的发展,在二维材料表面生长均匀的高k氧化物作为栅氧介质以及二维材料的可控掺杂对于制造基于2D材料的电子和光电设备至关重要。国内外目前制造二维材料场效应管广泛采用的是背栅结构,这种结构使用Si衬底上整个二氧化硅作为栅氧层,存在不利于集成,无法实现可
偏振控制作为控制电磁波的最基本方面之一,已经在成像、传感、通信等许多领域得到了重要的关注。金属超材料偏振转换器尽管可以实现高效偏振转换或宽带偏振转换,但由于其工作频带在结构确定的情况下不可调谐,其在更广泛领域的应用受到阻碍。石墨烯被发现以来,由于其具有可调谐性等许多优异的物理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可调谐太赫兹偏振转换器结构中。本文主要研究基于石墨烯-介质-金属杂化磁等离子体共振的高效可调谐半波片,并基
线偏振超连续谱光源在生物医学检测和目标探测与识别等领域中具有重要作用。目前线偏振超连续谱的实现方式主要采用空间耦合将脉冲激光入射到保偏光子晶体光纤中,输出功率较低,且传统消光比测试方法无法表征高功率宽谱脉冲激光的每一个波长的消光比。因此本论文针对高功率线偏振超连续谱的产生与测试展开了理论与实验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1、设计了一种全光纤结构的线偏振超连续谱光源方案,实现了功率达到百瓦级、光谱覆
人工电磁结构凭借其自然材料所不具备的独特电磁特性,在多个领域取得了广泛应用。其中,电磁吸波体和强电磁防护结构是两个重要分支。本文以隐身和强电磁防护为目标,利用半导体器件和石墨烯材料的非线性特征,展开新型可调电磁吸波体和强电磁防护结构的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深入研究了二维材料石墨烯及其电可调特性,将石墨烯的材料特性和吸波体的设计相结合,探索了基于石墨烯超材料的可调吸波体的设计方法。在此基础上,设计
热释电红外探测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非制冷、探测波段宽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夜视镜、报警系统、成像系统等场合。在当前日益复杂的电磁环境条件下,保证热释电红外探测器在强电磁环境下的正常工作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采用理论分析、数值仿真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探测器在强电磁脉冲条件下的响应特性,结合响应过程中出现的线性现象与非线性现象,分析了探测器中的热释电材料(LiTaO3)在强电磁脉冲条件下的极化过程以
在现代高科技战争中,飞行器的隐身能力和抗干扰能力是提高自身生存能力、突击能力的重要保证。飞行器机载天线既是探测源,又是散射源,对于天线系统的雷达散射截面(Radar Cross Section,RCS)减缩是一个重要的课题。频率选择表面(Frequency Selective Surface,FSS)常被加载在天线罩上。当电磁波照射FSS时,在天线工作频率能够通过电磁波,在工作频段外的电磁波会被反
光纤激光相干合成技术作为一种提高输出亮度的技术手段,近年来成为了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然而,合成系统的输出功率主要受限于单元功率与合成路数,因此提高单元功率是提高相干合成输出亮度的有效途径。本文致力于提高光纤激光相干合成技术中的单元功率,以基于多面棱镜的光纤激光相干合成技术作为研究对象,展开系统的理论与实验研究。1、综述了高亮度光纤激光器及光纤激光合成技术的发展现状,深入分析了功率提升的主要受限因素,
本文对超强激光间接法产生正电子的物理过程开展了理论和实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分析了关于当前电子谱仪中传统电子能谱反演算法中的不足。在电子束发散角的影响下,当电子在IP板的接收位置偏离理论位置1cm时,对于本文所用电子谱仪,通过传统方法求解电子能量的误差在5%-20%之间。为有效地消除电子束发散角对能谱测量带来的影响,我们建立了一种基于最大熵法求解尾波场电子能谱的算法模型,结果表明,采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