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与社会主义分配正义原则

来源 :青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ntis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义问题是人类社会追求的永久目标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无论是作为个人的美德还是作为一种社会规则它对于任何社会都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如何建立一种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正义原则,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正义理论中,分配正义越来越成为正义理论中的核心问题,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分配正义问题已成为经济活动中与人们最密切相关的问题,分配正义的实现关系到人们切身利益的实现,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经济的发展。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经历了长时间的探索阶段,分配制度和政策也不断地做出相应的调整。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的分配政策具有明显的计划经济特点。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步建立,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就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正义原则的重要组成部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共同富裕的战略性的一步,在此基础上,让什么人富起来或如何致富,以及富起来的目的是什么则成为我们如何建立社会主义正义原则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可以说,和谐社会正是实现共同富裕这一最终目标所要坚持的正义原则。文章通过综合分析我国基尼系数与恩格尔系数得出社会贫富差距过大,由此引发了一系列问题。要实现共同富裕,我们首先要解决好优秀善和有效善及其关系问题,其次要解决好优秀者和胜利者及其关系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重新去思考诸如社会财富来源,先富群体以及垄断群体的社会责任等等,并进一步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的分配正义原则。总之,如何进一步借鉴西方思想家以及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作家对分配正义理论的研究,立足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实际探讨新的分配正义理论与完善是本文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其他文献
在现实政治生活中公民既是权利—义务关系的载体,又是将这一关系付诸实践的行为主体,当公民将自身所负载的权利—义务关系动态展现出来的时候,便是公民意识在实践中的外在体
以“校园环境”“生活环境”及“网络环境”三个方面为切入点,就小学美术课程教学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展开了分析与探讨。 Starting 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campus 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