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俄罗斯当代著名小说家塔吉雅娜?托尔斯塔娅其长篇小说《野猫精》一经发表,几乎成了当时俄罗斯文坛的重大事件,并被评论界给予“俄罗斯生活的百科全书”的高度评价。从类型学上,我们可以将《野猫精》归类为俄罗斯文学中的城市题材文学。沿着这个路径,我们可以从中解读到作家以现实中“莫斯科”的化身费多尔?库兹米奇斯克城为切入点,借助特定的城市空间和城市意象、以及一系列怪诞离奇的事件来揭示20世纪后半叶的俄罗斯社会的动荡,从而表现作家对俄罗斯民族的未来命运的深切忧患。本论文以《野猫精》为研究对象,结合作品的时代语境,即后苏联时期以及“解体”之初的俄罗斯社会,通过辨析20世纪后半叶“莫斯科形象”在俄罗斯历史文化中的嬗变、小说中“莫斯科”城的隐喻性极权意象、小说中“莫斯科”城传统文化的记忆坐标以及小说中“莫斯科”时空中的“城市游荡者”四个部分来对作品做出现代性的解读。除了绪论与结语部分,本论文共分为四章,四章皆为重点论述内容。绪论部分介绍了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以及本论文研究的国内外现状。第一章阐述了20世纪后半叶莫斯科形象在俄罗斯历史、文化中的变化及其深层原因。与历史上莫斯科的两大经典形象模式——“永恒之城”与“大墓地”不同,后苏联时代以及“解体”之初的俄罗斯,在极权主义意识形态和西方后消费主义的文化逻辑的双重影响下,莫斯科形象日益朝着两个向度演变,即“第二巴比伦”和“基捷日城”。第二章重点论述了库兹米奇斯克城两个极具代表性的隐喻性极权意象,即“瞭望塔”和“小木屋”。在库兹米奇斯克城这个极权社会中,“瞭望塔”是“监狱”与“权力”的象征,是监督与控制着库兹米奇斯克城老百姓言行举止的“国家监视站”;而“小木屋”则是被这一“国家监视站”规训与监督的“点位”代表。这两个在库兹米奇斯克城中互相对立的城市意象影射了后苏联时代以及“解体”之初的莫斯科也时刻处于极权主义国家机器的监督与控制中的社会现实,这种“监督与控制”使得当时的“莫斯科”成为了一个处于“被规训”状态下的“傀儡城市”。第三章重点论述了《野猫精》中具有俄罗斯传统文化象征意义的“莫斯科”城市空间与城市意象,它们分别是“尼基塔城门”、“普希金雕像”以及库兹米奇斯克城的“火”。经受过“大爆炸”的辐射的库兹米奇斯克城的城中众生,其内心深处已经完全失去了对故城“莫斯科”的城市记忆。“尼基塔城门”和“普希金雕像”即是作家为唤醒城中众生对“故城”莫斯科的城市记忆所设立的象征俄罗斯传统文化的记忆坐标。而“火”则是照亮库兹米奇斯克城阴暗现实不可或缺的城市之光。除此之外“大火”也是知识的象征,作者意欲通过“火”的意象来告诉人们:当城市陷入了一种保守愚昧、停滞不前的状态时,人们应该学会自己去“取火”以拯救城市于停滞落后之中。第四章重点论述了《野猫精》中“莫斯科”城市时空中两个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即伊凡内奇和本尼迪克。他们都是在“迷宫”般的城市空间中试图寻找精神出路的“游荡者”。在库兹米奇斯克城这个极权社会中,作为“游荡者”的他们见证了极权主义意识形态和“大爆炸”这两个“现代性”变异后果给城中众生精神上带来的压迫和异化,同时他们也是这个变异后果最深刻的体验者。他们投身于与这一后果进行积极抗争的行动中来并共同致力于探寻人类未来的“精神城池”。结语部分,从学理上分析提炼了作家托尔斯泰娅借小说《野猫精》对20世纪后半叶俄罗斯社会中所出现的现代性问题的深刻反思。通过阐释作品中托尔斯塔娅的“莫斯科书写”,研究者试图揭示在苏联极权主义意识形态和西方后消费时代的文化逻辑的双重钳制下所带来的“现代性”危机。研究者认为,作家在作品中所展示的人欲横流、道德沦丧的社会图景,意在提醒人们重视现代性弊端所带给人类的生存危机与人道主义灾难,通过历史的经验与教训试图为人类的未来命运寻求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