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徐灿是明末清初最重要的女词人,徐灿生活于明清易代之际,经历家与国的双重巨变。明媚欢愉的生活突然蜕变成于惨痛现实中的愁苦挣扎。她像杜甫一样,流离漂泊于战争的铁蹄之下,以儒者的情怀感受人民的悲苦;以史家的风范记录战争、补史之阙、品评历史人物;以政治家的格局分析战败的内因;以深厚的民族情结记录国土沦丧后明末遗民的沉痛心情;她的是历史的承载体,她的情是忧国忧民,她的志早已超越了女子的闺阁情怀而上升到民族大义,或坚守,或归隐,或忏悔,以弱小的身躯承担起民族的脊梁。她一生所著的《拙政园诗》与《拙政园诗馀》,字里行间无不挥洒历史的担当。
除了绪论和结语,本文共分为三章,其中第二章为重点论述部分,第三章次之。
第一章“史化”现象精神内涵及成因。由于“史化”并未形成定论。因此该章有必要对“史化”概念进行界定。通过区分“诗化”与“史化”,“史家之词”与“诗家之词”,界定“史化”的概念。并通过解读“史化”现象的精神内涵,明确“史化”现象在本文中的具体表现。最后阐释词人作品中的“史化”现象,是由于词人忠烈的词家情质与明清易代共同作用的结果,揭示其形成的主客观因素。
第二章“史化”中诗歌功能的强化。徐灿词中的“史化”现象并不是直抒胸臆,直接指出具体历史事件,而是通过诗歌的常用手法,如典故、隐喻、比兴、美刺、象喻等委婉曲折的表现出来。不管是还原历史真相,还是评议历史格局,抑或是褒贬历史人物。词人通过诗歌功能将历史题材融入词的创作当中,使得其诗歌的功能得以强化。
第三章“史化”现象特征探析。徐灿词“史化”现象不应仅仅局限于“诗史”中“记录实事,补史家之阙。”还应表现为对历史人民的关注,即亲风雅的精神体现。另外,史实也未必一定是直面描写具体的历史事件,通过侧面人物心态的变化亦能折射时代的特征。民族矛盾与民瘼意识的题材选取,不仅表现了当时的战争场面,更表现了词人儒者的情怀,这是词之“史化”的又一层面。因此,本章通过亲风雅精神的体现、以心为史的变化、民族矛盾与民瘼意识成为词作新内容这三个方面来探析其“史化”现象的特征。
除了绪论和结语,本文共分为三章,其中第二章为重点论述部分,第三章次之。
第一章“史化”现象精神内涵及成因。由于“史化”并未形成定论。因此该章有必要对“史化”概念进行界定。通过区分“诗化”与“史化”,“史家之词”与“诗家之词”,界定“史化”的概念。并通过解读“史化”现象的精神内涵,明确“史化”现象在本文中的具体表现。最后阐释词人作品中的“史化”现象,是由于词人忠烈的词家情质与明清易代共同作用的结果,揭示其形成的主客观因素。
第二章“史化”中诗歌功能的强化。徐灿词中的“史化”现象并不是直抒胸臆,直接指出具体历史事件,而是通过诗歌的常用手法,如典故、隐喻、比兴、美刺、象喻等委婉曲折的表现出来。不管是还原历史真相,还是评议历史格局,抑或是褒贬历史人物。词人通过诗歌功能将历史题材融入词的创作当中,使得其诗歌的功能得以强化。
第三章“史化”现象特征探析。徐灿词“史化”现象不应仅仅局限于“诗史”中“记录实事,补史家之阙。”还应表现为对历史人民的关注,即亲风雅的精神体现。另外,史实也未必一定是直面描写具体的历史事件,通过侧面人物心态的变化亦能折射时代的特征。民族矛盾与民瘼意识的题材选取,不仅表现了当时的战争场面,更表现了词人儒者的情怀,这是词之“史化”的又一层面。因此,本章通过亲风雅精神的体现、以心为史的变化、民族矛盾与民瘼意识成为词作新内容这三个方面来探析其“史化”现象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