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彝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它位于我国西南边陲,其人口数量之多,在众多少数民族中属于较多的,将近有八百万的人口。在凉山彝族,由于地域环境的特殊性,中央王朝以及周边文化对该民族的影响比较小,所以保留了比较多的“原生态”文化。在凉山彝族从古至今都存在着一种特有的法文化——习惯法,这是凉山彝族法制的独特体现。习惯法至今还保留着完整的体系,内容丰富而具民族特色,而且这些习惯法在当今彝族社会还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维护着彝族地区的社会秩序。2013年以来,笔者就开始着手搜集、查看关于凉山彝族习惯法的相关文献和资料,大致了解凉山彝族的情况,为后面的研究做准备。然后笔者两次深入凉山昭觉县进行实地考察,与当地的有关人士进行面对面的访谈或者问卷调查,甚至参与他们的习惯法纠纷调解和学校法制教育课堂。此外,还走访了昭觉县城以及乡镇的几所中小学,了解当地学校法制教育的现状。在艰辛的调查过程中,笔者深入草根生活,亲历德古调解纠纷和学校法制教育课的过程,这样的体验让笔者更深层次的了解彝族人的生活以及他们的法文化。最后,通过对调查所搜集到的资料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发现凉山彝族习惯法不仅对当地青少年的思想和行为有积极和消极的影响,而且对当地学校法制教育也有相应的影响。因此,民族地区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在遵循学校法制教育一般原则和方法的同时,应该认真考虑习惯法这样的影响因素,并密切结合本民族地区的实际状况和条件,因势利导,探索富有成效的学校法制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本研究通过查阅文献,对习惯法、彝族习惯法的概念、起源、传承与发展的梳理,然后深入凉山彝族地区进行田野考察,感受当地人的生活习惯,寻找习惯法对青少年的思想和行为等各方面的影响因素;同时,还对学生和老师进行走访,了解当地学校法制教育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最后,对彝族习惯法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挖掘有利于法制教育教学的本土资源,探索富有成效的学校法制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并提出相应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