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在自制反应器及广口瓶内对受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Hydrocarbons, PAHs)污染的底泥进行修复试验,考察了投加酵母菌和反硝化菌等外来菌种、表面活性剂吐温80(TW-80)及按不同方式添加电子受体NO3-对受PAHs污染底泥的修复效果,为今后河道污染底泥的原位生物修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本论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在试验过程中,空白底泥中的土著微生物对4种PAHs(菲、蒽、荧蒽、芘)具有降解作用,试验360d后对芘的降解率最高(68.24%),对蒽降解率最低(55.18%)。添加不同外来菌种对同一种PAHs的影响不同,同一种微生物对不同PAHs的影响也不同。投加外来菌种对3环PAHs修复效果的提高更明显,其中菲的降解率在90%以上。另外温度对微生物降解PAHs的影响较大。在自制反应器内,TW-80对微生物降解PAHs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试验初期,TW-80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会促进PAHs的降解,超过一定的浓度范围反而会抑制PAHs的降解,当TW-80浓度为800mg/L时TPAHs的降解率最高(76.77%)。在广口瓶试验中投加TW-80均抑制了4种PAHs的降解。投加不同菌种及按不同方式投加NO3-对底泥中4种PAHs的作用各不相同,投加酵母菌及NO3-对4种PAHs的降解均具有促进作用,且分批添加NO3-的效果优于一次性添加NO3-的效果;投加反硝化菌及NO3-对菲的作用不明显,对荧蒽和芘的促进作用较明显,试验360d后,荧蒽和芘的降解率较对照试验分别提高了25.14%、24.47%。投加电子受体NO3-比添加TW-80对底泥中PAHs促进作用更明显,其中对荧蒽的作用最明显,试验360d后添加NO3-的反应器内荧蒽降解率均大于82%,添加TW-80后最高降解率仅为63.40%。试验360d后上覆水体中PAHs浓度均小于0.3μg/L,TPAHs的降解率均大于92%,NO3-的去除率均达95%以上,充分说明底泥修复对河道治理的重要意义及NO3-用于底泥修复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