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观察桑杏止咳方联合常规治疗对AECOPD(燥邪伤肺证)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符合AECOPD诊断标准,同时符合中医燥邪伤肺证的患者60例,以随机信封法分成试验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试验组在单纯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桑杏止咳方,疗程共为2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慢阻肺的临床症状评分、CAT评分,mMRC分级。结果:1.治疗后两组患者慢阻肺的临床症状评分、CAT评分较治疗前均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桑杏止咳方联合常规治疗对AECOPD(燥邪伤肺证)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符合AECOPD诊断标准,同时符合中医燥邪伤肺证的患者60例,以随机信封法分成试验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试验组在单纯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桑杏止咳方,疗程共为2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慢阻肺的临床症状评分、CAT评分,mMRC分级。结果:1.治疗后两组患者慢阻肺的临床症状评分、CAT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2.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慢阻肺临床症状的咳嗽、咳痰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治疗后两组CAT评分对比,试验组的咳嗽、咳痰、气短、睡眠、精力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两组患者mMRC分级较治疗前均有改善,治疗后两组患者mMRC分级比较无显著差异。5.试验组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结论:桑杏止咳方在改善AECOPD患者咳嗽、咳痰、乏力症状,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其他文献
干旱和盐渍化是制约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盐生旱生植物长期生存在戈壁荒漠等恶劣环境中,拥有独特的抗盐耐旱机制,对其展开深入研究将为牧草及农作物抗逆性改良提供理论基础。红砂(Reaumuria soongorica)是柽柳科红砂属的一种极度耐盐抗旱半灌木,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北地区,是荒漠植被中的优势种。我们前期研究发现,在Na Cl胁迫和渗透胁迫下,红砂的盐腺表面均存在Na+的外排和H+的内流,尤其是在渗
目的:了解新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的现状,得出的结果探讨相关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应对建议,为相关部门制定发展新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政策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搜索和收集与该研究相关的论文研究、调查结果及政府文件等资料。使用中国知网、Pubmed等网络数据库进行相关的文献资料的搜索和筛选比较。翻阅2017年-2019年的《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新疆统计年鉴》等,收集汇总与新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有关的资料
目的:研究远隔缺血后适应(remote 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RIPost C)对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并进行卫生经济学评价。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
目的通过对6-14岁儿童血清维生素A、D单中心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了解该年龄段儿童血清维生素A、D水平及营养状况,同时探讨儿童性别、患病情况、家庭情况、服用维生素补充剂情况、户外运动时间及饮食情况等因素是否影响儿童维生素A、D营养状况。为儿童维生素A、D缺乏的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更有利于儿童科学合理补充维生素A、D及预防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方法本研究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1月于沈阳医
目的:1.分析心脑共患疾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卫生经济学评价指标;2.探讨心脑共患疾病患者卫生经济学评价指标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取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间收治的冠心病(CHD)、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共5830例患者的数据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心脑共患组和单纯冠心病组、单纯脑血管病组患者的各项临床特征指标和住院经济学评价指标。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双酚A(Bisphenol A,BPA)是塑料树脂类产品生产中的重要物质,也是世界上产量最高的工业化学品之一,但是其对生物体的危害作用不能忽视。现有研究表明,BPA能够穿过血脑屏障对发育中的大脑会产生神经毒性作用,进而对其的行为、认知产生影响。谷氨酸(Glutamate,Glu)是突触间隙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神经递质,其含量的稳定对神经冲动传导至关重要,一些研究已证实,机体暴露于BPA能改变海马组
土壤盐渍化会对植物造成离子失衡、渗透胁迫和氧化损伤等多种危害,是影响农作物生长和限制土地资源利用最严重的非生物胁迫因子之一。为了适应严酷的盐渍荒漠环境,长期生长于这类环境中的植物进化出了一系列独特的抗盐机制。对这些特有物种的抗盐机制进行探究,挖掘关键的盐响应基因,将为农作物和牧草的改良奠定理论基础。四翅滨藜(Atriplex canescens)长期生长于极度贫瘠的盐碱荒漠地区,是一种典型的盐生植
目的本实验通过建立亚慢性铝暴露大鼠,模拟人类婴儿从出生到成年期铝暴露情况,探究氯化铝对Wistar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从表观遗传学角度,探究组蛋白乙酰基转移酶1(histone acet yltransferases1,HAT1)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histone deacetylases2,HDAC2)表达情况以及组蛋白H4,乙酰化组蛋白H4K12(acH4K12)蛋白含量,探究亚慢性铝暴露对
随着网络规模的复杂化和结构的多样化,多层网络模型逐渐被用于分析更加复杂的社会现象。其中多层相依网络中的传播动力学问题逐渐进入研究者的视野,成为该领域新兴的研究热点。多层复杂网络中的疾病传播往往是借助于媒介的作用在多个种群之间相互传播,这种跨层的疾病传输方式更能体现现实社会中频繁、复杂的疾病传播行为。为更真实准确的探索传染病在不同群体之间的传播轨迹,构建切合实际环境的网络模型是非常关键的。基于该研究
目的铝(Al)是一种神经毒素,在人体生命进程中逐渐在大脑中积累,从而导致与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等疾病相关的氧化性脑损伤。本研究通过研究在铝暴露后大鼠学习记忆情况,大鼠大脑海马区神经细胞形态,激活蛋白-1(activator protein-1,AP-1)基因和蛋白水平及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神经营养因子3(neurot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