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烈度区大跨高铁站房减隔震设计方法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ag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烈度地震设防区大跨高铁站房作为生命线工程,具有体量大、跨度大,净空高,地上、地下结构形式复杂等特点,抗震设防难度大,采用传统抗震设计方法或单一结构振动控制技术可能难以满足预期抗震性能要求,有必要将振动控制效果更好的减隔震组合设计方法应用于此类结构的抗震设防。本文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工程实例相结合的方式,对高烈度区大跨高铁站房采用减隔震组合设计方法开展了系统研究。基于消能减震设计流程和隔震设计流程,根据隔震层设置位置与水平向减震系数计算方式的不同,提出先进行减震设计或先进行隔震设计两大类不同的减隔震组合设计流程。基于简化模型和假定,通过公式推导,提出减隔震组合设计中水平向减震系数理论计算公式,并研究计算公式中相关参数对减隔震组合设计结果的影响。研究表明,场地特征周期与减隔震结构自振周期的比值越大,减隔震结构中消能器所发挥的减震效果越明显;减小隔震层刚度,增大隔震结构自振周期,有助于提高减隔震结构的抗震性能。建立典型高烈度区大跨高铁站房有限元分析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分析验证减隔震组合设计方法的可行性和水平向减震系数理论计算公式的准确性。通过对比不同减隔震组合设计流程的设计步骤和控制效果,从安全性、便捷性角度,建议高烈度区大跨高铁站房结构采用先进行隔震设计的减隔震组合设计流程。研究高铁站房隔震层设置位置及相应技术难点。提出两项技术方案解决层间隔震站房结构在地震发生时,轨道交通系统跨越竖向隔离缝,阻碍隔震层上部结构自由运动的问题;提出层间隔震下部结构抗震性能优化措施,解决层间隔震下部结构抗震性能要求高、设计难度大的问题;研究解决高铁站房隔震层水平位移控制问题。提出适用于高烈度区大跨高铁站房相对完整的减隔震组合设计方法,并以高铁站房实际工程为例进行减隔震组合设计,为今后类似工程设计提供借鉴。设计结果表明,减隔震组合设计能够显著提升隔震层上部结构抗震性能,隔震层下部结构采取消能减震措施能够有效控制隔震层下部结构变形,高铁站房整体实现抗震设防预期目标。
其他文献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根据2018年《柳叶刀》的研究数据,在世界范围内有超过2.64亿名抑郁症患者,然而误诊和治疗资源缺乏等问题普遍存在。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进步和完善,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提出使用深度学习算法,达到客观有效地识别抑郁症的目的。其中,基于临床访谈中面部视频图像的抑郁状态识别是一个热点研究方向。本课题针对如何利用临床访谈视频实现便捷高效地识别抑郁症展开了研究,本文的主要创新和贡献如
传统的以单一能流形式独立分供的冷热电气能源系统,无法充分发挥不同能流之间的互补优势,在提高能源利用水平、消纳分布式可再生能源、优化用能方式等方面出现瓶颈。为此,对多种形式能流进行联合生产、传输、分配、转换和存储的综合能源系统应运而生。综合能源系统打破了传统能流分供系统之间的能流转换和信息沟通壁垒,通过能流转换技术和设备实现多种能流之间相互耦合转换和协同利用,为能流生产环节的协同优化提供冗余能流路径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作为最严重的突发性自然灾害之一,地震随时危及着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1985年墨西哥大地震、1995年日本阪神大地震和2010年海地地震等多次地震震害均显示出,结构在软土场地尤其是滨海地区软弱土地基上受土-结构相互作用影响大于其他场地,且在地震作用下结构可能出现多种不利的破坏模式。我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西部,西南和西北处位于欧亚地震带上,自古就是一个地震灾害严重的国家。同时我国滨海城市众多,其中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