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趋势的进一步增强,经济一体化和金融体系的高度关联促进了各国经济的融合发展以及金融创新能力的大幅提升,但一定程度上的监管失灵也导致金融风险不断积聚,金融稳定受到威胁。1998年的房地产市场化改革促进了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同时刺激了经济的增长,但这一增长的背后是房价的大幅波动、炒房现象的屡禁不止以及房地产市场对经济和金融系统的绑架。20世纪以来的历次金融危机都与房地产市场联系密切,市场风险通过信贷渠道进入银行体系,进而引发严重的金融危机。2008年次贷危机之前金融监管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微观审慎政策监管,危机之后宏观审慎政策监管得以发展。当前我国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尚不够完善,研究宏观审慎政策对于完善金融监管框架、调节房地产市场以及维护金融系统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房地产市场、宏观审慎政策以及商业银行体系脆弱性的现状进行分析;其次对房价波动、宏观审慎政策以及银行体系脆弱性的相关理论进行梳理,并从抵押物价值效应、资产负债表效应、资产配置效应以及宏观审慎政策效应等方面研究房价波动对银行体系脆弱性的影响路径以及宏观审慎政策的作用机制;最后,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实证研究。数据方面选取2005年-2019年的季度数据,将资本充足率和贷款价值比分别作为逆周期性宏观审慎政策以及杠杆率宏观审慎政策的代理变量,采用因子分析法得到我国商业银行体系脆弱性指数。通过建立房价波动指数、宏观审慎政策以及银行体系脆弱性指数的时间序列模型,采用协整分析、Granger因果分析以及脉冲响应等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银行体系的脆弱性整体呈下降的趋势。长期来看,房价波动与银行体系的脆弱性呈正向变动关系,资本充足率政策和贷款价值比政策无论是直接影响银行体系的脆弱性还是间接通过弱化房价波动对银行体系脆弱性的影响都表现出良好的政策效果。短期来看,银行体系的脆弱性对其自身存在明显的正向冲击,房价的正向波动以及贷款价值比政策的收紧能够降低银行体系的脆弱性,资本充足率的提高虽然会降低银行体系的脆弱性,但会导致短期内房价的上涨。因此建议进一步创新银行体系经营理念,建立房价调控长效机制以及构建完善的宏观审慎政策体系以维护金融系统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