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以通信信息为基础的新型违法犯罪不断滋生蔓延,特别是以电信网络诈骗为代表的犯罪活动来势凶猛,日益猖獗,成为人类进入信息时代后面临的社会公害。尤其是2016年7、8月陆续发生的山东徐玉玉案、宋振宁案、广东蔡淑妍案等极端恶劣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发生后,引发了民众极大愤慨,引起了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了系列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新型违法犯罪行为的规章制度和行动方案,打击了系列恶性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为民众挽回了损失,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电信网络诈骗蔓延趋势,但总体而言,电信网络诈骗尚未得到根本性打击,防治效果不胜理想,民众的满意度仍有待提升。为防范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问题,A市应上级要求和地方政府的现实需求,借鉴北京、长沙等地先进经验,于2016年8月成立了 A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中心。A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中心在防范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中率先垂范、重点突出、宣传得力、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成效明显,得到了民众的认可,但同时也呈现出了系列问题。因绩效评价机制不合理和干警畏难情绪弥漫,加上技术建设落后、人才培养机制落伍等因素,A市在防治电信网络诈骗工作中政策落实不到位、侦查取证受限、跨区域应急响应机制不顺等问题突出。本课题根据A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中心现实状况,结合大数据时代特征,针对性的从完善中心建设、改进侦查机制、优化合作机制、创新宣传机制、改良考核机制等机制创新方面提出建议,尤其是在改进侦查机制上,笔者结合自身近几年在工作中的亲身体会,建议建立黑名单制和预警机制、引入天网工程、利用大数据比对分析、研判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趋势,针对性较高、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较强,能够为基层公安机关在具体侦查办案中提供参考借鉴。笔者认为,只有结合基层公安机关防治电信网络诈骗实例研究,针对性的开展机制创新研究,从根本上提高基层公安机关防范治理电信网络诈骗水平,才能有效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营造和谐诚信的社会氛围,保障社会经济平稳发展,实现平安健康和谐美丽的伟大“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