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市场一体化程度加深,中国粮食市场的开放程度不断提高,粮食价格波动变得越来越敏感。粮食价格的频繁波动不仅会影响粮食生产者的利益和消费者的福利,而且会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近年来,中国粮食市场面临产量、进口、库存的“三量齐增”及物质成本、人工成本、土地成本的“三本齐升”的困境,致使粮食市场供需结构失衡,导致中国市场粮食价格扭曲,损害了居民的福利。中国粮食主产区作为粮食生产的重要基地,关系着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基于此,本文选取中国粮食主产区居民为研究切入点,考察市场上粮食价格波动对我国主产区居民的福利变化有什么影响,主产区各省份居民福利效应随粮食价格波动是否存在省际差异。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和理论进行梳理和总结,本文利用1989年-2015年主产区13省的面板数据,首先采用定性分析法对我国粮食主产区生产格局变化及粮食价格波动进行分析,然后,运用柯布-道格拉斯函数模型构建出粮食供给函数模型和粮食需求函数模型,用计量软件估计出粮食价格弹性和粮食收入弹性,并运用相关数据计算出各省居民粮食消费支出占其总支出的比重(CR值)、粮食生产产值占其总收入的比重(PR值)及粮食净收益率(NBR值)。进一步地,通过借鉴Minot N和Goletti F(2000)提出的农作物价格变动的福利效应模型,构建粮食价格波动的居民福利效应模型,实证分析粮食价格波动的居民福利效应,探索粮食价格波动对主产区居民福利变化是否存在省际差异,以期稳定国内粮食价格、完善粮食供给结构化调整优化机制、缩小地区差距和城乡差距、建立完善区域差异化的农业政策,进而对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提升居民长期总福利提供理论和实证依据及政策参考。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论。第二部分是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这奠定了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分析框架。第三部分是定性分析我国粮食主产区生产格局变化及粮食价格波动。第四部分是定量研究主产区粮食价格波动的城镇居民福利效应。第五部分是定量研究主产区粮食价格波动的农村居民福利效应。第六部分是本文研究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通过对粮食价格波动的居民福利效应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主产区各个省份城镇(农村)居民CR值和多数省份农村居民PR值总体上均呈现下降趋势,多数省份农村粮食生产净收益率NBR呈现先降后升、整体下降趋势,但下降幅度均存在较大的省际差异。(2)主产区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短期与长期人均消费福利变化与其粮食零售价格变化均呈负向变动关系,但变化幅度存在明显的省际差异。且城镇居民长期人均消费福利与短期人均消费福利符号相同,部分省份的个别年份除外;多数省份的多数年份农村居民长期人均消费福利和短期人均消费福利符号相反。(3)主产区农村居民短期和长期人均生产福利变化与农村粮食生产价格变化呈同向变动关系,但变化幅度存在明显的省际差异。且多数省份长期人均生产福利优于短期人均生产福利,个别省份除外。(4)城镇居民长期人均福利明显优于短期人均福利,但个别省份的部分年份存在城镇居民短期人均福利优于长期人均福利。农村居民长期人均总福利明显优于短期人均总福利,且多数省份在2000年之前粮食价格变化对农村居民长期人均总福利变化存在滞后效应,个别省份除外。(5)主产区农村居民人均生产福利在其人均总福利中占主导作用,个别省份除外。(6)粮食价格稳定更有利于居民长期总福利的增加,但增加的幅度存在明显省际差异。(7)粮食价格波动的福利分配效应使得城镇居民尤其是城镇低中收入群体成为粮食价格波动的福利损失的主体。 根据以上研究结论,本文提出构建和完善粮食供给结构性调整优化机制、稳定市场粮食价格、积极推动区域发展一体化、建立区域差异化的农业政策及建立健全科技兴粮经费投入保障机制等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