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水的存在会对地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产生重要影响,研究地幔的水含量和水分布,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球深部的地幔对流模式,进而加深我们对地球演化历史的了解。近年来ice-Ⅶ包体与林伍德石包体(平均含水量约1 wt.%)的发现,表明地球上地幔和地幔转换带可能储存着大量的水,但是关于地幔的水含量和水分布,不同学者给出的结果存在很大的差异。为了能准确了解地球内部的水循环模式,我们需要建立可靠的地幔水分布模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的存在会对地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产生重要影响,研究地幔的水含量和水分布,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球深部的地幔对流模式,进而加深我们对地球演化历史的了解。近年来ice-Ⅶ包体与林伍德石包体(平均含水量约1 wt.%)的发现,表明地球上地幔和地幔转换带可能储存着大量的水,但是关于地幔的水含量和水分布,不同学者给出的结果存在很大的差异。为了能准确了解地球内部的水循环模式,我们需要建立可靠的地幔水分布模型。本文,我们根据橄榄石晶格优选定向的实验数据,建立了可以正演上地幔地震波各向异性的矿物物理模拟方法,并把地震波径向各向异性的层析成像作为输入数据,反演了上地幔的水分布;对于地幔转换带,我们根据含水瓦兹利石和含水林伍德石的高温高压弹性实验数据和相变实验数据,进一步发展前人的矿物物理模拟方法,建立了地幔转换带各向同性速度的正演框架,并把地震波各向同性速度的层析成像作为输入数据,反演了地幔转换带的水分布。在上地幔,我们发现高含水区域主要集中于俯冲带地区,浅部上地幔中的俯冲带比深部上地幔中的俯冲带湿润,证实了大量脱水反应发生于200 km之上。同时,大多数俯冲带在200 km之下仍然显露清晰的含水特征,表明水的确能被俯冲板块运输至地幔深部。在200 km之下,西太平洋俯冲带中较老的俯冲板块的含水量要高于东太平洋俯冲带中较年轻的俯冲板块的含水量,显示出不同俯冲带因为热动力学状态的差异造成的脱水速度差异。我们的反演结果表明含水量为0.075-0.15 wt.%的地幔岩模型可以很好地解释上地幔俯冲带的地震波各向异性。对于地幔转换带,我们从地震学的角度证实了它是地球的主要储水层。地幔转换带总含水量约为海洋总质量的0.64-1倍,浅部地幔转换带(410km-520 km)和深部地幔转换带(520 km-660 km)的平均含水量分别为0.3-0.5 wt.%和0.15-0.2 wt.%,这意味着地幔转换带的水含量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递减。在地幔转换带中,高含水区域主要位于俯冲带,在浅部地幔转换带和深部地幔转换带中,俯冲带的水含量可分别高达0.5-1 wt.%和0.2-0.5 wt.%,这表明水能被俯冲板块带入地幔转换带中。此外,不同俯冲板块由于热动力学状态的差异表现出不同的水分布特征。西太平洋俯冲带中古老的俯冲板块比东太平洋俯冲带中年轻的俯冲板块携带更多的水进入地幔转换带。我们的反演结果与岩石动力学模拟、电导率成像等结果一致。根据水分布的反演结果,我们提出了图3.13的地幔水循环模型:大陆上地幔的平均水含量小于0.02 wt.%,高含水区域主要位于俯冲带,板块通过俯冲活动把0.075-0.15 wt.%的水运输至地幔转换带中。由于板块构造运动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元古代(约22亿年前),所以我们推测这种俯冲活动至少持续了数亿年。“跑出”地幔转换带的水通过410km上方和660km下方的熔体的调节,又返回地幔转换带中,使得地幔转换带在数亿年的板块构造历史里能够积累0.15-0.5 wt.%的水含量,并且一直维持高含水状态至今。由于现在的太平洋俯冲系统至少存在了一亿年,因此环太平洋俯冲带的水含量比周围地幔的水含量高,在浅部地幔转换带和深部地幔转换带分别积累了 0.5-1 wt.%和0.2-0.5 wt.%的水。
其他文献
生命早期的炎症事件,如孕期、出生后和儿童期经历的创伤或病毒感染等,均能显著增加个体在青春期甚至成年后患上情感障碍疾病的风险(如焦虑和抑郁等),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临床相关研究表明,抑郁症患者大脑的前扣带回皮层(ACC)突触密度下降并伴随炎性因子水平升高,且炎症强弱与抑郁程度呈正相关。小胶质细胞是大脑内常驻的免疫细胞,病理状态下,活化的小胶质细胞是脑组织炎症状态的指挥官,与抑郁症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生物正交反应(Bioorthogonal reaction)是一类可以在生理环境中快速且特异地发生的化学反应,具有不干扰固有的生化过程以及不会对生物体及目标生物分子产生破坏的特点。由于其高选择性和高效性,使其成为生物医学监测和调节生物系统的一种强有力方法。点击化学(click chemistry)作为典型的生物正交反应在生物医学和纳米药物工程领域中受到广泛关注。铜催化的叠氮-炔烃环加成反应(CuA
硝酸铵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在工业与农业领域得到了广泛和重要的应用,然而,由于其本身具有受热分解的性质,不当的储运或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热分解甚至爆炸,特别是当硝酸铵中含有不同添加剂或杂质时,其危险性往往会发生本质变化,历史上国内外也因此发生过大量的灾难性事故,造成了特别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以及巨大的社会影响。本文针对硝酸铵在实际生产、储存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的现实安全问题,系统研究不同添加剂(或
在神经系统的研究中,获得完整的神经解剖学结构被认为是理解大脑功能和神经精神疾病的基础。因此,在欧美中日等国开展的脑计划中,常将高分辨大尺度的哺乳类动物全脑图谱绘制,作为优先部署的领域。组织透明化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进行组织三维成像的新技术。该技术通过采用多种不同的策略降低生物组织对光的衰减,可以完成小鼠全脑的透明化,进而获取大体积样本精细三维结构,为在三维水平研究生物组织的结构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生物分析以研究生物分子含量、结构和功能为主要内容,是现代分析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生物传感器作为多学科交叉的生长点,涉及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和信息科学等众多学科和技术,是进行生物分析的主要方法之一。基于准确、快速、操作简便以及能够重复使用等特点,生物传感器在分析化学、生命科学研究、临床分析与诊断、环境质量监测以及食品科学等众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论文首先对生物传感器的概念、原理和分类进
随着人们对肿瘤代谢复杂性的了解逐渐深入,代谢重编程已成为公认的恶性肿瘤重要特征之一。与正常组织和细胞相比,癌组织和细胞中存在着大量的代谢异质性和代谢重编程现象。肿瘤发展的不同阶段依赖的代谢表型是不断发生变化的。为了满足肿瘤的生存、增殖和转移需求,肿瘤细胞中的代谢酶通常是多功能性的。因此,目前关于肿瘤细胞中代谢酶的多功能的研究也越来越丰富。例如有研究发现:糖酵解通路中的一个关键酶,磷酸甘油酸激酶1(
20世纪以来,以自由探索为特征的小科学研究出现了全新的取向,国家化(如中国、美国)和区域化(如欧盟)的大科学研究更为普遍,相应的大科学组织模式具有明显特征和重要作用。大科学思想源于苏联的规划科学体制,大科学实践始于美国的“曼哈顿计划”。嗣后,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中国等争相组织实施大科学项目,产生了一批影响世界政治、经济、科技的成果。1960年代初,温伯格(1961)、普赖斯(1962)、钱学森
作为传递信息的重要载体,文本图像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以文本图像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图文识别算法及其下游应用算法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本文研究了低资源语言的图文识别问题。低资源语言是指数据资源相对匮乏的语言。在多语言的图文识别领域,现有研究已经在图文数据资源较多的语言上实现了令人满意的识别性能。对于低资源语言,现有的方法并没有获得良好的图文识别效果,不能满足实际的应用需求。因
临床上,疼痛患者常出现焦虑症状,长此以往,则会滋生疼痛与焦虑共病(CASP)的症状。因其发病原因复杂且机制不清,是临床治疗的难点。近年来,中枢神经系统炎症被认为是神经系统疾病发生的重要基础。小胶质细胞是大脑驻地免疫细胞,虽然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中枢神经系统小胶质细胞的异常活化对脑疾病的发生发展至关重要,但小胶质细胞在神经炎症和CASP发生中的作用及机制仍不完全明确。最近的研究表明,小胶质细胞激活是
准确地理解和建模空间无碰撞等离子体中带电粒子在不同空间环境下的输运过程是空间科学的基本课题之一。尽管带电粒子与等离子体波动共振相互作用所引起的粒子能量与投掷角散射过程是影响粒子输运最有效的途径之一,然而,其他物理过程依然可能在不同条件下引起带电粒子的有效输运。本论文聚焦于两类特殊而重要的物理过程:大振幅波动引起的带电粒子非线性共振以及无波动时的磁力线曲率散射过程。本论文第一部分为非线性波粒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