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非点源目前已成为我国水环境恶化和湖泊富营养化的重要因素,对农业非点源污染机理和控制对策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国内外有关水土流失和养分流失的研究报道很多,大多采用单一测定方法、从单场降雨单个因素深入阐明、多为坡面研究,从生态系统的角度、采用综合方法、在小流域尺度上研究氮磷流失的年际变化规律仍较少,目前在滇池流域台地区域研究水土及氮磷流失规律的研究还尚未报道。本文选择滇池东南面呈贡县大渔乡小流域和松花铺小流域为试验点,采用径流小区和小流域集水区出口实测法测定坡面和集水区的水土和氮磷流失过程及氮磷流失负荷;研究该区的降雨侵蚀量的季节变化特征、土壤侵蚀变化特征;利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估算小流域的水土流失量;并通过测定径流量和径流中的氮、磷随时间和降雨强度的变化,分析水土流失和氮、磷流失规律,为滇池流域台地区域找到控制水土和氮磷流失的途径,提高土壤质量,为滇池流域生态修复、生态规划和土地利用调整提供科学依据。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研究区年降雨量集中在5~10月,这5个月的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80%以上,降雨侵蚀力90%以上发生在该时段。尤其是6、7、8三个月的降雨量为全年的54%,侵蚀力占全年降雨侵蚀力的71%,是需要控制水土流失的重点季节。2.研究区主要的4种土地利用类型,年均水土流失量按大小顺序排列为坡耕地>荒草坡>农果混作>板栗园。按年均氮磷流失量大小排列为农果混作>板栗园>坡耕地>荒草坡。3.平均坡度3°的梯地,土壤侵蚀量表现为随坡位变化规律,上部>中部>下部。土壤有机质、土壤容重、土壤水稳团聚体、土壤含水量都表现了不同部位的变化规律。上部土壤有粗骨化现象和坡底土壤粘粒累积现象。上部坡位是水土流失重点控制部位。4.不同土地利用下,次降雨径流量与径流中总氮含量相关关系显著,与总磷的关系不显著,但时段降雨径流量与时段氮、磷流失量有很好的相关关系(r=0.97)。5.在次降雨过程中,径流中的总氮、总磷以及溶解性氮和溶解性磷的浓度与径流量变化趋势基本相似,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降雨初期是氮磷流失的高峰期。在氮磷流失的年际变化中,6、7月是氮磷流失的高峰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