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不同癫痫类型、癫痫发作特点与睡眠之间的关系,及抗癫痫药物对患者睡眠的可能影响。对象与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1月就诊于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门诊的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规范询问患者基本信息及病史,明确其性别、年龄、职业、学历、起病年龄、病程、发作频率、用药情况、既往史与个人史、睡眠习惯,并按照1981年ILAE分类和名词委员会推荐的癫痫发作的分类进行发作形式的分类,存在睡眠障碍的患者进一步进行睡眠相关量表评定,使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癫痫患者癫痫发作特点、抗癫痫药物使用情况与睡眠特点之间的关系。结果:1.人口学资料:研究纳入明确诊断癫痫患者889人,其中男516人(58.04%),女373人(41.96%),男:女=1.383:1。患者年龄4-86岁,中位数为25岁(第25百分位数为18岁,第75百分位数为39岁)。明确患者中830人的职业,其中在校学生(包括幼儿园)249人,350人有稳定工作,164人无业,72人已退休。明确患者中851人学历,其中在校学生(包括幼儿园)249人,已完成学业的602人中,学历分布为:小学60人,初中184人,高中96人,中专39人,大专114人,本科98人,硕士11人。2.癫痫症状学特点:患者起病年龄为出生时-86岁,中位数为18岁(第25百分位数为11岁,第75百分位数为28岁)。明确881例患者病程,为1个月-61年,中位数为5年(第25百分位数为2年,第75百分位数为13年)。明确860例患者的发作形式,其中全面性发作241人,部分性发作619人。在部分性发作患者中,单纯部分性发作26人,复杂部分性发作98人,部分性发作继发全面性发作495人。排除首次发作半年内就诊者后,明确851例患者的发作频率。其中≥1年未发作147人,每年发作1-11次315人,每月发作1-3次238人,每周发作1-6次78人,每天均有发作73人。每年至少发作一次的患者共704人,其中白天发作为主415人,夜间发作为主219人,白天或夜间发作规律不明显70人。明确发作频率的851例患者中,发作小于每月4次者701人,为非难治性癫痫,发作在每月4次以上的患者150人中,排除a.发作频繁但未治疗或未正规治疗者,及b.正规治疗下发作频繁,但病程不到两年者共43人后,难治性癫痫患者为107人。故难治性癫痫107人,非难治性癫痫701人。3.癫痫发作与睡眠的关系:(1)发作形式与睡眠:将患者分为全面性发作与部分性发作两组。与部分性发作组患者相比,全面性发作患者睡眠起始潜伏期较短(p=0.044),总睡眠时间较长(p=0.000),睡眠效率较高(p=0.000),睡眠质量较好(p=0.008),白天感觉精力不足者较少(p=0.022)。两组间上床时间、白天感觉困倦的比例及睡眠相关量表评分无统计学显著差异。进一步将部分性发作的患者分为单纯部分性发作、复杂部分性发作及部分性发作继发全面性发作三组比较,未发现三组间睡眠特点及睡眠相关量表评分具有统计学显著差异。(2)发作频率与睡眠:根据患者发作频率分为五组(≥1年未发作、每年发作1-11次、每月发作1-3次、每周发作1-6次及每天均有发作)。上床时间:≥1年未发作患者较每月发作1-3次患者(p=0.002)及每天均有发作患者(p=0.013)迟,每年发作1-11次患者较每月发作1-3次患者迟(p=0.011)。总睡眠时间:每天均有发作患者较≥1年未发作患者(p=0.023)、每年发作1-11次患者(p=0.004)及每月发作1-3次患者(p=0.026)长。睡眠效率:≥1年未发作患者较每年发作1-11次患者(p=0.042)及每月发作1-3次患者(p=0.001)高。睡眠质量:≥1年未发作患者较每年发作1-11次患者(p=0.009)、每月发作1-3次患者(p=0.000)、每周发作1-6次患者(p=0.000)及每天均有发作患者(p=0.001)好,每年发作1-11次患者较每周发作1-6次患者好(p=0.019)。白天功能:各组白天感觉困倦患者比例无统计学显著差异(p=0.164)。≥1年未发作患者白天感觉精力不足比例较每月发作1-3次患者(p=0.000)及每周发作1-6次患者(p=0.000)低。与发作频率低的患者相比,发作频率高的患者:上床时间较早、总睡眠时间较长、睡眠效率较低、睡眠质量较差、白天更易感觉精力不足。(3)发作出现时间与睡眠:根据患者发作出现时间分为三组(清醒时发作为主、睡眠中发作为主及发作时间规律不明显)。未发现三组间睡眠特点及睡眠相关量表评分具有统计学显著差异。(4)难治性癫痫与睡眠:根据难治性癫痫定义将患者分为难治性癫痫组与非难治性癫痫组。与非难治性癫痫组患者相比,难治性癫痫患者总睡眠时间较长(p=0.001),睡眠质量较差(p=0.021),白天感觉精力不足者较多(p=0.004)。两组间上床时间、睡眠起始潜伏期、睡眠效率、白天感觉困倦比例及睡眠相关量表评分无统计学显著差异。4.抗癫痫药物与睡眠的关系:(1)抗癫痫药物使用情况与睡眠:889例患者中,160人未经药物治疗,23人不规则使用抗癫痫药物或使用中成药治疗,397人使用单个抗癫痫药物治疗,309人使用≥2种抗癫痫药物治疗。比较未经治疗、单药治疗及≥2种抗癫痫药物治疗三组患者的睡眠特点:≥2种抗癫痫药物治疗患者总睡眠时间较未用药(p=0.045)和单药治疗患者(p=0.006)长,单药治疗患者睡眠质量优于未经药物治疗患者(p=0.023)及≥2种抗癫痫药物治疗患者(p=0.015)。≥2种抗癫痫药物治疗患者精力不足比例较单药治疗患者高(p=0.001)。三组间上床时间、睡眠起始潜伏期、睡眠效率、白天感觉困倦比例及睡眠相关量表评分无统计学显著差异。(2)不同抗癫痫药物单药治疗与睡眠:分析单药治疗组397例患者的用药情况,其中卡马西平治疗94人,氯硝西泮治疗1人,加巴喷丁治疗1人,左乙拉西坦治疗26人,拉莫三嗪治疗43人,奥卡西平治疗64人,苯巴比妥治疗6人,苯妥英治疗16人,托毗酯治疗22人,丙戊酸治疗124人(其中121例为丙戊酸钠,3例为丙戊酸镁)。分析治疗人数较多7个药物卡马西平、左乙拉西坦、拉莫三嗪、奥卡西平、苯妥英、托吡酯及丙戊酸的睡眠特点:卡马西平单药治疗患者白天困倦比例较左乙拉西坦(p=0.006)、奥卡西平(p=0.038)及托吡酯(p=0.030)单药治疗患者高,苯妥英单药治疗患者白天精力不足比例较卡马西平(p=0.018)、左乙拉西坦(p=0.003)、拉莫三嗪(p=0.002)、奥卡西平(p=0.004)及丙戊酸(p=0.031)单药治疗患者高,托吡酯单药治疗患者白天精力不足比例较拉莫三嗪单药治疗患者高(p=0.049)。各药物间上床时间、睡眠起始潜伏期、总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质量及睡眠相关量表评分无统计学显著差异。结论:癫痫与睡眠之间存在一定关系。全身性发作患者睡眠优于部分性发作患者,表现为较易入睡,总睡眠时间长,睡眠质量及效率均较高,白天精力也更好。发作频率高的患者睡眠行为较发作频率低的患者好,表现为上床早,总睡眠时间长,但其睡眠效率及睡眠质量反而较差,白天也更易感觉精力不足。难治性癫痫患者总睡眠时间较非难治性癫痫患者长,但睡眠质量反而较差,白天也更易感觉精力不足。抗癫痫药物也对睡眠有一些影响。多药治疗患者总睡眠时间较未用药和单药治疗患者长,但反而白天容易感觉精力不足,单药治疗患者睡眠质量优于未经药物治疗及多药治疗患者。单药治疗时,卡马西平较左乙拉西坦、奥卡西平及托吡酯更易致患者白天困倦,苯妥英较卡马西平、左乙拉西坦、拉莫三嗪、奥卡西平及丙戊酸更易致患者白天感觉精力不足,托吡酯较拉莫三嗪更易致患者白天感觉精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