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
探讨Hunt-HessⅣ、Ⅴ级颅内动脉瘤的治疗策略,包括手术时机、治疗方案的选择、CTA的应用等方面。期望能进一步Hunt-HessⅣ、Ⅴ级动脉瘤的疗效。资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入院时Hunt-Hess分级Ⅳ、Ⅴ动脉瘤患者,Ⅳ级71例,Ⅴ级11例。82例患者共发现动脉瘤90个,前循环系统78个,后循环系统12个。其中梭形动脉瘤2个,夹层动脉瘤1个,宽颈动脉瘤15个。8例未能行手术治疗;27例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包括11例颅内血肿大于30ml的患者行急诊开颅手术治疗;47例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其中3例椎动脉动脉瘤行载瘤动脉闭塞术。术前伴有脑室出血、脑积水的患者中有11例行脑室外引流术。
结果:
出院时采用GOS预后评分,1级:25例;2级:13例;3级:12例;4级:6例;5级:26例。死亡率30.49%(其中Hunt-HessⅣ级28.17%,Hunt-HessⅤ级45.45%),血管内栓塞死亡率21.28%,开颅夹闭死亡率25.93%。
61例术前行3D-CTA。9例在CTA指导下行急诊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术中证实动脉瘤,术后有5例行DSA复查未发现新动脉瘤。3D-CTA检查有3例假阴性,2例假阳性。
入院后13例患者在术前有再出血,死亡7例,恢复良好1例。30例患者脑血管痉挛在影像学检查中证实,死亡7例,恢复良好8例。
11例行脑室外引流术。9例在动脉瘤处理后行外引流,未出现动脉瘤再出血。2例术前行脑室外引流术,但在7天后,1例考虑血管痉挛,1例再出血而致死亡。
47例栓塞治疗患者中,早期手术21例,中期手术11例,晚期手术15例,三组死亡率分别为14.28%、27.27%、26.67%,良好率分别为57.14%、45.45%、40%。并发症:术中2例动脉瘤破裂,1例双侧大脑后动脉瘤放两个支架,术后出现基底动脉血栓,此3例均死亡;1例弹簧圈脱出动脉瘤,术后脑梗塞,1例动脉瘤过度栓塞,经抗凝、扩容等治疗后恢复良好;术中血管痉挛3例,经罂粟碱治疗后好转。术后再出血2例,1例死亡,1例植物状态。4例脑积水术后行脑室腹腔引流术。
27例开颅夹闭治疗中,早期手术13例,中期手术4例,晚期手术10例。三组死亡率分别为30.77%、25%、20%,良好率分别为30.77%、50%、30%。13例因脑出血量大或脑水肿明显行去骨瓣减压术。术中并发症6例:包括动脉瘤破裂3例,出现脑血管痉挛2例,1例术中脑膨出。术后3例死亡。术后并发症:1例术后再出血再次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后神志转清,出院时重残;1例出现颅内感染,治疗后恢复良好。1例脑积水半年后行脑室腹腔引流术。
结论:
Hunt-HessⅣ、Ⅴ级动脉瘤治疗中应采用合理的治疗策略,以提高患者预后,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3D-CTA能直接指导伴颅内血肿Hunt-HessⅣ、Ⅴ级动脉瘤急诊手术治疗,并能及时帮助制定治疗策略。
2、统计学分析显示早期治疗与中期和晚期治疗的预后无显著性差异,因此Hunt-HessⅣ、Ⅴ级动脉瘤应早期治疗,特别是早期血管内治疗,以防止动脉瘤再出血以及便于脑血管痉挛的处理,提高预后。
3、血管内治疗和开颅夹闭手术在Hunt-HessⅣ、Ⅴ级动脉瘤治疗预后上无明显区别,因此要根据患者具体的情况包括有无颅内血肿,动脉瘤的形态、部位以及治疗时间等来选择治疗方式。
4、血管痉挛是治疗的关键,早期手术处理动脉瘤后给予三高治疗、蛛网膜下腔置管引流以及尼莫地平等钙离子拮抗剂是有效的方法。
5、Hunt-HessⅣ、Ⅴ级动脉瘤治疗中要提高操作技巧防治并发症以改善预后。
6、动脉瘤处理后再行脑室外引流是相对安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