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汶川地震四年后灾区中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与创伤后成长的水平,深入探讨其影响因素及作用途径,以期为将来地震等灾难性事件后中学生创伤心理的发生发展提供历时性数据,为制定地震后中学生心理创伤的长期、系统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优化资源分配,提高措施的针对性。【方法】采用大样本问卷调查方式进行研究。选用自编地震暴露因素问卷、事件影响量表、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大五人格量表、复原力量表、儿童抑郁量表,按分层整群抽样的方式选取汶川地震重灾区四所中学1500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使用SPSS、AMO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地震四年后灾区中学生PTSD症状阳性率为16.26%。2、女生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显著高于男生(P<0.001);高中生高于初中生(P<0.01)。高暴露者震后第四年创伤后应激障碍水平显著高于低暴露者。偏内向人群、神经质人群、宜人性和责任感的低分人群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相对较重。开放性不同水平人群间PTSD差异无显著性。自强低分组较高分组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更加严重;坚韧及乐观程度高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较轻。领悟社会支持情况越好,唤醒、回避、侵入出现的越少,PTSD症状相对较轻。社会支持中家庭内和家庭外支持起到的作用相当,PTSD症状主要表现为唤醒,较高的社会支持程度可以避免唤醒症状的发生。3、PTSD主要预测因子为震时恐惧感、至亲丧生、好友伤亡、房屋受损四个暴露因素;神经质、开放性人格以及社会支持程度,可解释PTSD总变异的23.0%。4、女生较男生“对生活感悟”得分较高;高中生“新的可能性”得分较初中生更高;不同学校和民族间创伤后成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TG在目睹受伤、目睹丧生、好友伤亡三个暴露因素不同水平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暴露程度高者获得更多的成长。外倾性、宜人性、责任感、开放性高分组,神经质低分组报告更多的PTG。创伤后成长社会支持、复原力的不同水平下均存在显著差异,领悟社会支持情况越好,复原力越强,创伤后成长越多。5、创伤后成长的影响因素包括:复原力,社会支持,开放性、宜人性、外倾性、神经质四个人格因素,目睹受伤、好友伤亡两个创伤暴露因素。可解释PTG总变异52.5%。其中复原力可解释PTG变异的46.4%。社会支持可解释总变异3.8%。6、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中IES和PTGI总分间相关性不显著。典型相关分析中-2-第一典型相关系数0.296,二者之间呈低度正相关。【结论】1、汶川地震四年后中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仍处于较高水平,地震对青少年带来的心理创伤相对严重,需要长期的关注和干预。2、创伤后应激障碍影响因素为:震时恐惧感、至亲丧生、好友伤亡、房屋受损四个暴露因素;神经质、开放性人格;领悟社会支持程度。神经质是影响四年后PTSD的首要因素,暴露因素同样对其影响占主要地位。3、创伤后成长影响因素为:复原力,社会支持,开放性、宜人性、外倾性、神经质四个人格因素,目睹受伤、好友伤亡两个创伤暴露因素。复原力是影响灾区中学生四年后创伤后成长的首要因素,社会支持影响次之。4、创伤后应激障碍与创伤后成长相关不显著,二者相对独立,无法相互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