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是一种常见的致命性疾病,约占所有脑卒中的5.7%,每年发病率为0.7~23.9/10万人,但不同地区发病率有所不同。在初次出血后,30%的患者在1天内死亡,尽管采用了新治疗方法,总死亡率仍超过50%。此外,69%的aSAH患者生活质量不理想。近期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aSAH后早期脑损伤(Early Brain Injury,EBI)是aSAH患者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因此,EBI治疗被认为是SAH患者早期重视的主要目标。维持线粒体功能对神经细胞至关重要。最新有研究提出线粒体靶向抗氧化剂(Elamipretide TFA,MTP-131)对于炎症、缺血再灌注损伤等疾病有良好的结果。但对于SAH后线粒体功能障碍和线粒体凋亡途径很少被阐述。本研究将MTP-131应用于SAH后EBI的细胞模型,通过线粒体功能、线粒体凋亡途径阐述MTP-131对SAH后EBI的保护作用。目的探讨MTP-131在SAH后早期脑损伤阶段对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PC12细胞和氧合血红蛋白(oxyhaemoglobin,OxyHb)建立体外SAH模型,应用MTP-131干预,分为对照组、SAH组、MTP-131+SAH组。造模后48h为观察点。MTT法检测PC12细胞活力,荧光显微镜观察JC-1荧光探针染色后的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Δψm)和流式细胞仪检测Δψm变化,Western blot检测三组PC12细胞胞浆、线粒体中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Cyt C)、Bcl-2、Bax的表达。结果1.MTT法检测PC12细胞活力:与对照组相比,SAH组细胞活力明显增加。不同浓度的MTP-131处理组,PC12细胞活力均下降,其中0.5μM MTP-131组活力明显下降(P<0.01)。2.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术检测MTP-131对OxyHb诱导的PC12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对照组绿红荧光比较低;建立SAH模型后,绿红荧光比明显升高(P<0.05);应用MTP-131干预后,与SAH组相比,绿红荧光比明显降低(P<0.05)。流式细胞仪定量分析绿红荧光强度,与对照组相比,SAH的绿红荧光比明显升高(P<0.05);应用MTP-131干预后,绿红荧光比较前明显降低(P<0.05)。3.Western Blot检测PC12细胞胞浆及线粒体内Cyt C的表达:SAH细胞线粒体中Cyt C,与对照组相比,线粒体中Cyt C明显下降(P<0.05);与SAH组相比,SAH+MTP-131组PC12细胞线粒体中Cyt C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多(P<0.05);SAH细胞胞浆中Cyt C,与对照组相比,胞浆中Cyt C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与SAH组相比,SAH+MTP-131组PC12细胞胞浆中Cyt C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4.Western Blot检测PC12细胞凋亡蛋白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SAH组Bcl-2相关X蛋白(Bcl-2 associated X protein,Bax)的表达显著增加(P<0.05);Bcl-2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SAH组相比,SAH+MTP-131组PC12细胞中Bax的表达较前明显降低(P<0.05);Bcl-2的表达显著增高(P<0.05)。结论SAH后MTP-131通过保护线粒体功能、抑制细胞凋亡,发挥神经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