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豫菜是一个古老的菜系,在历史的长河中曾盛极一时。它是中国各大菜系的渊源,被烹饪界认为是八大菜系的“母菜”。豫菜发端于新石器时代,其理论基础和规模体制形成于夏商周时期,北宋时期达到鼎盛,南宋以后归于地方菜系,成为地域烹饪文化的代表。现今的国宴即以豫菜为基调烹制而成的。近年来,豫菜陷入了发展滞后、被人淡忘的尴尬境地。本文以来源于文献资料、实地调查和网络调查的豫菜名称为基本语料,运用社会语言学、文化语言学和修辞学等相关理论,来描写、分析豫菜名称的语音、语法结构、词汇构成和命名理据等方面的规律,力争做到描写充分、解释全面。豫菜名称是一种鲜活的语言现象,说和传播离不开语音的配合。豫菜名称的音节长短不定,最短一个,最长十个。四音节所占比例最大。节奏可以加深人们对事物的印象,豫菜名称节奏运用的好,可以增加其表现力。豫菜名称有少量的合成词和极少数的单个自由语素,多是短语,语法结构多样,以偏正结构为主。豫菜名称中的词汇丰富多彩,其来源表现出一定的开放性。“动植物名称”、“烹饪方法”、“颜色”、“数字”等均可进入豫菜名称。豫菜名称在其从无序到有序的自组织过程中,命名者最初给某道菜赋予什么名字,在一定程度上是任意的。但是豫菜被具名之后又是有理据性的,不能随意改变。本文从词内理据和词外理据分析豫菜名称的命名理据。命名者常运用一些修辞格(如比喻、比拟、借代等)来增强豫菜名称的表达效果,使这些名称呈现出不同的风格。豫菜名称体现了鲁迅所指出的汉字三美——意美、音美、形美。豫菜名称是一种社会语言形式,是河南地域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在饮食上的折射。传递出河南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们宴请时可以借助它所包含的美好寓意来增进感情交流,餐饮企业也可以借助有特色的菜肴名称进行广告宣传。由于经营者的水平不同,豫菜名称会有一些失范现象,这就需要豫菜行业加强规范管理,提高经营者文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