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碳糊电极(CPE)在正电位区测定残余电流低,基线平稳的特点,首次用吸附伏安法研究喹诺酮类药物-----氧氟沙星,吡哌酸的氧化峰,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同时,利用水中溶解氧的催化作用,首次用吸附催化伏安法研究芦荟大黄素,为有机药物的电化学分析提供了新的途径。 全文共分三章。 第一章:利用氧氟沙星在CPE上产生的氧化峰,建立了阳极吸附伏安法测定氧氟沙星的新方法。在0.096 mol/L的KHP-NaOH (pH5.6)缓冲液中,用CPE为工作电极在0.4 V(vs.SCE)富集一定时间后,从0.4~1.4 V以300 mV/s的扫速线性扫描,记录0.92 V的二次导数阳极溶出峰。溶出峰电流与氧氟沙星浓度在5.5×10-9~5.5×10-8 mol/L(富集75 s)和3.3×10-8~3.3×10-7 mol/L(富集30 s)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62和0.9983,富集 150 s,检出限为9.0×10-10 mol/L (S/N=3)。电极的重现性好,在同一支电极同一表面上15次连续测定2.2×10-7 mol/L的氧氟沙星溶液,相对标准偏差为4.0﹪。探讨了氧氟沙星在CPE上的伏安性质和电极反应机理,并且成功地应用于人体尿液中氧氟沙星含量的测定,结果与紫外光光度法基本吻合。第二章:研究了吡哌酸在CPE正电位区的吸附伏安行为,利用吡哌酸产生的吸附氧化峰二次导数峰电流与它的浓度成正比测定吡哌酸。在0.64 mol/L的NH4Ac-HAc (pH4.90)缓冲液中,在0.8 V(vs.SCE)富集90 s,以300 mV/s的阳极化扫速线性扫描至1.8 V,记录在1.05 V的二次导数阳极溶出峰。溶出峰电流与吡哌酸浓度在2.0×10-9~2.0×10-7 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46,检出限为6.0×10-10 mol/L。电极重现性好,在同一支电极同一表面上15次连续测定4.0×10-8 mol/L吡哌酸溶液,相对标准偏差为3.9﹪。本文探讨了吡哌酸在CPE上的伏安性质和电<WP=4>极反应机理,并且成功应用于模拟尿样中吡哌酸含量的测定,结果满意。第三章:利用溶液中溶解氧为氧化剂,建立了一种在CPE上的吸附催化伏安法的新方法。最佳条件为:在0.56 mol/L的NH3-NH4Cl(pH8.9)缓冲溶液中,在0 V(vs.SCE)富集30 s,以300 mV/s扫速从0 V扫描至-1.0 V,静止10 s。芦荟大黄素在CPE上产生一灵敏的吸附极谱催化峰,该峰的二次导数峰电流ip与芦荟大黄素浓度在4.0 ×10-10~4.0 ×10-8 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 0.9979,富集120 s,检出限为9.0×10-11 mol/L。将该法应用于中药大黄中的芦荟大黄素的测定,结果都与高效液相色谱法基本吻合。并用多种方法对芦荟大黄素在CPE上的吸附催化伏安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由以上可知,有机药物在碳糊电极上的吸附伏安法和吸附催化伏安法测定灵敏度很高,可与临床试验结合,而对反应机理的探讨有助于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分布、电荷转移规律、药代动力学和药物构效关系,为寻找更有效的新药,开辟我国药物发展的新路提供必要的数据和重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