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具有特殊结构的聚合物乳胶粒因其性能独特而受到广泛研究。幂级加料技术是合成非均一结构的聚合物乳胶粒的有力手段,但是关于其定量的控制理论少见于报道中。本文采用幂级加料技术控制进料组成,合成具有特定分子间梯度结构的聚合物乳胶粒,并且对共聚物累积组成及序列分布进行数学分析和模拟,希望对梯度乳胶粒的生产具有指导意义。竞聚率是影响自由基聚合中共聚组成和链段分布的重要参数。采用核磁共振的方法对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丙烯酸丁酯(BA)乳液聚合表观竞聚率进行了测试,并采用了各种竞聚率处理方法,旨在得到统计学稳定可靠的竞聚率数据,为梯度乳液聚合模型提供参数。所得的竞聚率为=2.660.05,=0.350.02,与文献报道的溶液聚合的=2.28,=0.40不同,这可以由Maxwell-Morriso关于自由基进入乳胶粒的理论定性解释。通过链段分布的分析得到,MMA形成的数均链段数为3.65,而BA的为1.33,说明MMA较BA更容易发生自聚反应。在Mayo-Lewis方程和一级Markov链增长的假设下,通过对幂级加料过程进行微分分析,建立了幂级加料下乳液聚合的累积组成和序列分布的模型。模型包含三个参数:进料组成,竞聚率和转化率曲线。利用1H-NMR和13C-NMR监控了实验过程中累积组成和序列分布的变化,并将实验值与模型计算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模型结果与实验数据符合,模型可行。且将不同方法所得到竞聚率代入发现模型对竞聚率不敏感。最后,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正戊醇(Pentanol)(质量比为7/1)为乳化剂体系进行微乳液聚合,合成了以PBA为核,PMMA为壳的纳米乳胶粒,通过TEM、1H-NMR等实验表征手段确认了乳胶粒核壳结构的存在。实验表明:体系所能达到的最大固含量为39.4%,此时需要的最少乳化剂用量为单体质量的6.3%;形成的纳米粒子的粒径随着乳化剂用量而减少,随着核单体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特别当使用1.3%(占单体质量)的乳化剂体系时,乳胶粒核壳结构清晰,核壳尺寸比与理论计算值吻合,无二次成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