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雁门”作为中国北方的一个重要的地区,自战国赵武灵王起就是战略要地,它见证了民族的碰撞与融合、王朝的兴衰与更替、民众的苦难与欢欣,也因此留下了许多文人墨客的动人诗篇。雁门诗主要是指描写雁门历史事物的诗歌,多在题目中含有“雁门”二字以命名,也包括一些以“雁门”指代边塞的诗歌,还有一些雁门诗虽然在题目中没有含有“雁门”二字,但内容或多或少与雁门的历史事物有关,因此,也可以归入雁门诗一类。诗人怀着建功沙场的豪情壮志弃文从武,奔赴边疆,目睹了战争的残酷,人民生活的艰辛,军队内部的黑暗等,诗人将他们的所看所想都写进了诗里,他们勾勒边塞奇异的风光,抒发自己报国立功的豪情,描写边疆生活的艰苦,战争的残酷,反映士兵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战争的厌恶,揭露军中的黑暗。这些雁门诗歌中都有所反映。中国古典诗歌用不同的形式记载着民族的心路历程,它所表现出的文化精神也是不容忽视的。唐代立国以后,边患不断,诗人关心国事,注目边塞,他们受到汉代军伍英雄精神的感召,激发了他们的英雄情怀,纷纷摒弃了读经应考入仕的道路,怀着投笔从戎的尚武精神,奔赴边塞。他们的这种对汉代军伍英雄的崇尚、英雄情怀和尚武精神在雁门诗中得到了充分体现。雁门诗歌内容丰富,边地风光、民族风情、战争场面、将士命运、闺妇忧思等,都被诗人写进了诗歌当中。诗人用富于乐感、朴实率真的语言,运用大量典故和独特的意象,使雁门诗歌展现出其雄浑豪迈、苍凉悲壮、平直质朴的风格。自北宋之后,汉民族及其政权走上了积弱积贫的道路,边塞疆域几乎推至中原腹地,南宋则以秦岭、淮河为疆界。元、清两代,汉族政权沦亡,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对汉民族实行民族歧视与压迫,汉文化与蒙古族、满族文化的相互融合使其本身的特质也在变化。在宋至清的900年间,唐代的边塞早己不存在,雁门却仍然是战事频繁之地,因此文人在雁门此地的吟唱更加繁多。与唐代相比,后世雁门诗歌在内容、风格上多有变化,并且在长期外族统治中,汉民族慷慨激昂乐观向上的英雄意识大为减退,只有爱国主义还未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