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红石是自然界中重要的副矿物,其形态,成分等特征对于指示物源,成因及矿化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选取不同成因金红石矿床中金红石及包括热液型金矿、斑岩型铜矿、水晶矿床、稀土矿床、沉积砂矿床五种矿床中的金红石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不同成因,与不同矿化作用有关的金红石形态、粒度、成分等特征。本文所使用的金红石相关数据包含了实测所得的稀土矿床和沉积砂金矿中金红石169组电子探针数据,以及收集的不同成因和与不同矿化作用有关的金红石366组电子探针数据,53组LA-ICP-MAS数据。通过统计研究表明,金红石形态及化学成分等特征对于指示其成因及不同成矿作用有重要意义。对于金红石的成因判别,除了通过金红石的形态,粒度,产状等岩相学特征进行判断外,还可借助金红石中一些特征元素如Ca,Fe,Al等的含量二元图解进行综合判别。与不同矿化作用有关的金红石的化学成分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性使金红石对于不同成矿作用具有指示意义。其中金红石Mg,Al含量对于热液型金矿,斑岩型铜矿,稀土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具有一定的标识作用。金红石的Zr含量对于指示相关成矿流体温度有一定作用,两者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即与成矿作用有关的金红石Zr含量越高,其成矿流体温度也越高。金红石中的Fe含量对于指示流体环境压力有明显作用,即金红石中的Fe含量与成矿压力呈正相关趋势性。此外与矿化作用有关的金红石中的W和V对于指示矿化类型具有一定作用。通过对巴基斯坦北部砂金矿中金红石的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运用Nb-Cr判别图解结合地质背景分析得出Bagrote金红石可能源于Chalt火山岩;而Dainter金红石可能源于Karakorum南部变质带的Hunza深成岩;Shimshal金红石源于Karakoram板块北部沉积带中的Hunza火成岩;(2)根据金红石Ti-Fe,Ti-Al含量二元图解结合金红石源岩分析可得该区域的金红石应均为岩浆成因;(3)通过金红石Zr,Fe,W,V等元素对于成矿温度,压力及矿化类型的标识推测该区域金红石很可能与浅成中高温斑岩型矿床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