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及目的: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是常见的胃肠道疾病,以女性患者多见,严重的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健康,传统治疗FC的方法主要依赖药物,但效果不佳且副作用多。国内外学者一直致力于寻求治疗FC的非药物手段,经皮神经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 nerve stimulation,TENS)作为新兴的治疗FC的非药物手段因其效果好、无创、价格低等优点越来越受到国内外专家青睐,但其刺激频率、刺激部位、单次刺激时间、刺激周期等方面尚无统一标准,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实验改变既往应用低频刺激方法而选用中频刺激,并且通过改变单次刺激时间来观察TENS对女性FC患者的自主排便次数、大便性状、便秘症状、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按罗马Ⅲ功能性便秘诊断标准确诊为FC的女性患者共20名,按收集顺序分为A组(11例)、B组(9例),应用电脑中频理疗仪刺激足三里和天枢穴,A组单次刺激时间为20分钟,B组单次刺激时间为40分钟,每日1次,治疗周期均为1周。治疗前后所有患者均要求签写便秘症状自评量表(patient assessment of constipation symptom,PAC-SYM)、生活质量量表(patient assessment of constipation quality life scale,PAC-QOL)、焦虑/抑郁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排便日志。对2组患者资料进行治疗前后对比和组间对比,所有数据采用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分析,本实验数据均为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差异。结果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本次实验所有受试者均为女性,18人完成治疗,年龄范围42-77岁。A、B两组受试者平均年龄分别为(56.90±11.39)岁和(57.00±12.92)岁;两组病程平均时间分别为(8.60±5.42)年、(7.63±5.53)年。二者均无统计学差异。2.TNES治疗FC的主要观察指标变化2.1每周自主排便次数:A、B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每周自主排便次数明显增加,且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_A=0.001;P_B<0.001);但A、B两组间治疗后无明显差异(P=0.877)。2.2大便性状:A、B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大便性状评分明显增加,且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_A=0.006;P_B<0.001);B组治疗后大便性状评分优于A组,二者有统计学差异(P=0.003)。2.3每次排便用时:A、B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平均排便时间均有所降低,但治疗前后均无统计学差异(P_A=0.148,P_B=0.057)。2.4每周用药次数:A、B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平均用药次数均有所降低,但治疗前后均无统计学差异(P_A=0.138,P_B=0.064)。3.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FC的次要观察指标变化3.1便秘症状评分(PAC-SYM):A、B组治疗前后PAC-SYM评分均较前有所下降,且有统计学差异(P_A=0.012,P_B<0.001);B组治疗后大便性状评分较A组更低,但统计学无明显差异(P=0.085)。3.2便秘生活质量评分(PAC-QOL):A、B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PAC-QOL评分均明显下降,且均有统计学差异(P_A=0.023,P_B<0.001),B组治疗后较A组无统计学差异(P=0.085)。3.3伴随症状评分:A组治疗前后直肠症状评分、腹部症状评分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B组治疗后较治疗前直肠症状评分明显下降(P<0.001),B组治疗前后腹部症状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11);B组治疗后腹部症状评分明显低于A组,且二者有统计学差异(P=0.044)。3.4心理状况评分:A组治疗前后SAS、SDS评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B组治疗前后SAS、SDS评分均差异明显(PSAS<0.001,PSDS=0.022);治疗后SAS、SD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中频经皮神经电刺激可以显著改善女性功能性便秘患者自主排便次数、大便性状、生活质量和心理状况。2.适当延长单次刺激时间后,中频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女性功能性便秘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