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是人类生活的主要载体,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土地利用的结构、格局在不断发生变化,同时,作为人类生存空间的生态环境也在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下,结构和功能发生巨大改变。在人类日益高涨的各种需求压力下,土地不合理利用现象愈发严重,随之而来的负面生态环境效应严重威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探究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在汲取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石家庄地表水源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将保护区分为建设用地、林地、耕地、低矮灌木及草地、水域、未利用地6种土地利用类型,利用2000年和2010年的遥感影像数据,在ERDAS、ACRGIS软件支持下,对影像进行监督分类,得到两期土地利用类型图。并对两期土地利用图进行变化速度、内部转移矩阵、空间叠加、景观格局等分析,了解近10年来研究区的土地利用特征。应用谢高地和Costanza的研究经验,结合研究区实际,对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进行计算,并作敏感性分析。在土地利用变化和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两项研究的基础上,从单项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各土地利用类型生态服务价值对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影响、生态服务价值流向等方面对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服务功能响应进行研究,得到如下结论:(1)10年间石家庄地表水源保护区土地利用变化十分明显。石家庄地表水源保护区的土地利用类型由2000年以低矮灌木及草地为主转变为2010年以林地为主,各个土地利用类型变化速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林地>水域>未利用土地>低矮灌木及草地>建设用地>耕地。10年间土地利用类型主要的变化趋势是低矮灌木及草地、未利用地向林地的转变,以及未利用地向低矮灌木及草地的转变。(2)石家庄地表水源保护区土地利用整体趋势呈平衡状态,土地利用方向基本合理。研究区各土地利用类型处于均衡转换状态。建设用地、林地、低矮灌木及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地均在人类活动影响下趋于规则、完整;耕地趋于破碎。整个景观的主要优势地类由低矮灌木及草地转变为林地,空间格局发展趋于不平衡状态。但10年间研究区的生态服务价值增加了604.94×106元,说明研究区土地利用方向基本合理,利于生态环境的发展。(3)石家庄地表水源保护区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服务功能影响显著。研究区生态系统主要是由林地、低矮灌木及草地支撑,且林地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影响最大。其中,林地除转化为水域外,向其他土地利用类型转化均有损于林地生态系统的价值。水域的价值流向都属于负流向,亦有损于水域生态系统。10年间研究区生态服务价值的增加,主要是因为对生态服务功能影响度最大的林地的大面积增加所致。(4)林地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对生态服务功能影响最为显著。林地为研究区变化速度最快的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形成与保护、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价值的增加,主要是林地面积大幅增加的原因;在各土地利用类型对生态服务价值影响度中,林地影响度最大。林地不仅是单项服务功能中起主要作用的土地利用类型,同时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量影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