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少年代表着国家发展的未来,是国家建设事业的接班人,是中国梦的践行者。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直接关系到我国国民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一直以来,国家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都很重视,并从思想道德建设、法制教育、社会支持等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如何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青少年成长成才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以及制度文化环境,预防青少年偏激行为的出现,是当前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过程中一项亟需关注和解决的现实课题。本研究运用定量分析方法,以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中专)、大学生和研究生五类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了当前青少年偏激行为的现实状况,分析了家庭因素、学校因素、人际交往与青少年偏激行为之间的关系,及其背后的作用机制。最后,为政府有关部门提出了一套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消除和预防青少年偏激行为,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对策建议。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当前青少年的偏激行为存在类型差异、性别差异和学历差异,青少年更容易产生逃避生活型偏激行为,青少年男生比青少年女生更容易出现偏激行为,文化层次越高的青少年越容易出现厌恶学习型偏激行为。在家庭、学校和人际交往三类影响因素中,人际交往因素和家庭因素对青少年偏激行为的产生均有显著影响,且人际交往因素影响强度最大,其次为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对青少年偏激行为的影响最小。要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消除和预防青少年的偏激行为,就必须构建良好的学校个人社会化机制、构建良好的家庭教育和支持环境、构建良好的制度和文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