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驱气藏在国内分布广泛、数量较多。由于气藏周围与水体相连,当压力波传播至水体,地层水开始侵入气藏,气藏逐渐产水,形成气液两相流,严重影响气藏采收率。严重水侵气井造成气井水淹更是大大的影响了气藏的生产效益。此时,在研究气藏水侵特征的基础上进行剩余气分布以及控水稳气技术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大量的水驱气藏相关理论调研、剩余气分布评价方法研究以及各水驱气藏治水方案对比,本文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1)分析了 TN气田所在区块的地质特征,其中包括沉积相特征、物性特征、储层温度与压力、流体性质、气水分布以及生产情况,总结了该区块的基本概况与现状。在此基础上,对比推导了单井动态储量的计算方法,包括产量统计法、弹性二相法以及基于物质平衡理论的自动拟合法,优选自动拟合法对TN气田Ⅱ-2层组进行了单井动态储量计算。对比评价了4种水侵量模型的优劣性及适用性,包括稳态流模型,拟稳态模型,非稳态模型以及自动拟合法。基于自动拟合法,完成了体现水体活跃程度相关参数(水侵常数、水驱指数)的计算,利用参数计算结果,进一步计算了 TN气田Ⅱ-2层组各单井的水侵量。利用相渗曲线经验公式进行曲线拟合,得到TN气田Ⅱ-2层组各单井含气饱和度,为后文的剩余气分布评价提供了数据支撑。(2)基于气藏地质特征以及储层流体特征的研究,建立了气藏三维地质模型,并进行粗化,得到粗化的三维地质模型。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开展了生产历史拟合,包括区块与单井的产气量与产水量以及单井井底压力拟合。拟合成功后,进行了生产预测,包括产气量与产水量。基于拟合的结果,进一步分析了区块的压力分布、剩余储量分布与含气饱和度分布。利用插值法对气藏工程方法计算得到的含气饱和度结果进行表征,与数值模拟的含气饱和度分布图进行对比,明确该区块的剩余气分布,进一步验证两种方法的准确性,同时也为后期控水治水方案的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撑。(3)总结相似气藏控水稳气的技术经验,同时,根据前期对TN气田Ⅱ-2层组的研究,制定了适用于该区块的控水治水方案。提出了基于水侵路径井强排、其余井控产稳产的治水思路。选取了四口气井作为强度规模排水井,根据现场气举规模的调研进行井底流压以及配注气量设计。结合临界携液流量的计算,对其余气井进行具体的方案设计,最终设计出四套可供选择的方案,包括强排水结合调产的方案、强排水结合泡排的方案、中等规模排水结合调产的方案以及中等规模排水结合泡排的方案。最后,借助数值模拟技术,对方案后期的实施效果进行预测,根据预测结果进行最终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