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部控制对加强企业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自20世纪40年代发轫于美国以来,关于内部控制的理论研究一直层出不穷。实践证明,在欧美等西方国家,一套运行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防范化解风险、规范企业作业流程、促进资产保值增值、确保信息畅通无阻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我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作为重要市场主体的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也越来越复杂,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也逐渐被提上日程。2008年,财政部会同审计署、证监会、银监会等有关部门发布了《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对内部控制的含义、目标、要素以及流程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并且规定上市公司必须定期发布经专业机构审核过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从此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在有章可循的同时也进入了强制披露的时代。基本规范的实施有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是否有助于提升企业的价值?成为了目前亟待回答的一些问题。另一方面,我国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央企、地方国企以及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内部控制制度在这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中建立的情况如何?实施的效果又有什么差别?这些现实问题的解答可以为国有企业深化综合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本文以此为出发点,研究了产权性质、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价值三者之间的关系,目的就是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有参考价值理论支撑。本文采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首先对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回顾,以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历程、内部控制与企业价值的关系以及产权性质与企业价值的关系等为主线进行论述,在总结不同学者研究观点的基础上进行了文献评述。之后梳理了内部控制与企业价值的含义,对他们的历史演变以及评价方法进行了总结。在理论分析部分,着重对委托代理理论、价值管理理论以及风险管理理论进行了阐述,其中委托代理理论作为内部控制理论产生的基石,影响着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与发展的方方面面,如何有效解决各类委托代理问题是搭建内部控制架构的必要前提条件。另外,价值管理理论与企业价值的评估密切相关,其目标与内部控制的目标相一致,都是为了实现公司价值的最大化。而风险是内部控制存在的动因,良好的风险管控可以优化企业的资本配置,减少投资不足和投资过度现象的发生;可以规避财务困境,化解经营风险,使企业经营更加稳健;可以有效约束管理层的盲目行为,推进科学决策机制,减少代理成本。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三个研究假设,并选择2012年到2015年的上市公司数据作为样本,建立回归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最终得出以下三个结论: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价值正相关,内部控制质量越高,企业价值越高;总体上,相对于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价值的正相关性更弱;总体上,相对于央企,地方国企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价值的正相关性更弱。在以企业性质为分类变量的基础上,本文以行业性质为区分标准,将性质特殊的金融行业样本与其他行业样本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相对于金融企业,非金融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对企业价值的提升作用更强。同时,本文使用多种方法进行了稳健性检验,检验结果进一步验证了之前得出的结论。虽然国内外学者对于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价值之间关系的研究较多,但是由于研究的角度和方法不同,得出的结果也大不相同。本文在传统的研究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价值之间关系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具体国情,进一步将样本区分为不同的产权性质进行研究,目前还没有文献涉及相关的问题,这也为相关问题的解决拓展了一个新的方向。本文还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了三个方面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包括从内部控制环境、风险控制和防范、企业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信息沟通渠道以及监督机制等方面的体系建设;以激活企业自主性和制约性为目的,推进国有企业深化改革;以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为目标,强化证监会等监管机构的监督职责等等。本文研究的结论揭示了产权性质、内部控制质量和企业价值三者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相对应的政策建议,这为提升企业价值、促进内部控制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