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定位):利用四维CT特殊时相研究保乳术后自由呼吸运动对靶区位移及计划设计的影响目的探讨利用四维CT特殊时相研究保乳术后自由呼吸运动对靶区位移及计划设计的影响。方法选择16例保乳术后接受放疗的患者,在平稳自由呼吸状态下获取3DCT和4DCT定位图像。在3DCT图像上制定三维适形、调强和混合调强三种静态放疗计划。利用术腔中银夹确定靶区在4DCT的CTO%、CT25%、CT50%、CT75%四个呼吸时相中三维方向的位移并转换为3DCT图像中对应的等中心点。将原计划射野的机器跳数减为1/4后复制到这四个等中心点形成新的治疗计划(BS),比较新计划与原计划之间靶区及危机器官的剂量学差异。结果平静呼吸状态下,全乳靶区在前后、左右及头脚方向的运动幅度分别为1.44mm、0.74mm 和 1.97mm。对于 CRT,BS 计划的 Vp,D2,D98 及 Dmean 均小于常规计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I,CI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_IMRT中BS计划的Vp及Dmean均小于常规计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参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MRT中BS计划与常规计划所有参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于CRT和H_IMRT,BS计划患侧肺的V5、V20、V50及Dmean,对侧乳腺的最大剂量(D2),心脏的平均剂量均较常规计划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患者平静呼吸状态下,全乳靶区在三维方向的位移较小。这种呼吸运动会降低CRT和H_IMRT计划的靶区平均剂量和处方剂量覆盖率,同时增加患侧肺和心脏的受照剂量。对于IMRT计划,呼吸运动对于靶区及危及器官的剂量分布无明显影响。第二部分(计划):利用MLC遮挡技术减少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中心脏的受照剂量目的利用MLC遮挡技术减少左侧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混合调强放疗中心脏的受照剂量,降低放射性心脏损伤发生的风险。方法选取18例左乳癌保乳术后患者,在自由呼吸状态下获取3DCT和4DCT图像。利用4DCT在3DCT图像上确定出靶区并分别制定混合调强治疗计划H_IMRT及为降低心脏受量而引入MLC遮挡技术的HSH_IMRT治疗计划,利用Compass系统对治疗计划进行剂量学验证。靶区处方剂量为50Gy,分25次完成。比较两种治疗计划结果与剂量验证结果中靶区及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参数,配对t检验差异。结果计划结果显示与H_IMRT相比较,HSH_MRT靶区剂量均匀性更好,适形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全心脏Dmean较前者降低23.67%(t=13.693,P=0.000),心脏其他亚结构的Dmax和Dmean均较前者下降。剂量验证结果显示两种计划靶区剂量均匀性与适形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SH_IMRT与H_IMRT相比较,全心脏的Dmean降低24.88%(t=13.782,P=0.000);除左心室、右心室外,其他心脏亚结构的Dmax以及所有心脏亚结构的Dmean均降低。患侧肺的V20和Dmean在计划结果与验证结果中均显示HSH_IMRT更低。结论在H_IMRT中合理引入MLC遮挡技术能够在保证其剂量学优势前提下更多的减少心脏组织的受量,进一步降低心脏发生放射性损伤的风险。第三部分(实施):改良固定及双激光灯摆位系统在乳腺癌保乳术后精确放疗实施中的应用目的:探讨改良固定及双激光灯定位系统在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摆位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本研究旨在模拟大孔径定位CT的激光灯高度,在医科达Synergy直线加速器机房、两侧德国LAP激光灯定位系统下方,加装一套低位激光灯(离地距离90CM),与机器等中心激光灯(离地距离124CM)高度平行,QA工作及要求与加速器激光灯同步,每周一次。方法:选择入组患者共计36例,分为三组:其中标准乳腺托架固定(MED-TEC250)加等中心激光灯摆位组(A组)12例;标准乳腺托架改良固定加等中心激光灯摆位组(B组)12例;标准乳腺托架改良固定加低位激光灯摆位组(C组)12例。使用CBCT验证摆位误差,CBCT验证周期为前五次放疗每天验证,之后每周一次。摆位时间定义为患者到达治疗床到放疗师完成摆位关闭激光灯为止。分别比较A/B、B/C两组摆位方法验证数据的误差及摆位时间差异。结果:等中心激光灯摆位组的CBCT验证结果:1.A/B两组的摆位误差对比:A组患者扫描108次,B组患者扫描100次,两组患者CBCT扫描的体位可以看出上下、前后方向线性误差B组固定效果要优于A组。2.B/C两组的摆位误差对比:B组患者扫描102次,C组患者扫描105次,两组患者CBCT扫描的体位误差可以看出前后方向旋转误差C组固定效果要优于B组。摆位时间:等中心激光灯摆位组:76±7秒;低位激光灯摆位组:61±5秒。结论:双激光灯定位系统在放疗中降低了摆位高度,方便了放射治疗师的摆位,保证了摆位精度,节约了摆位时间,是放射治疗摆位技术中值得推荐的一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