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地处东亚的中心位置,是一个历史悠久,民族众多的国家。对我国不同民族群体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有利于丰富我国民族群体研究资料;有利于阐明各民族群体间的遗传结构;有利于进一步探索东亚人群的起源、迁徙路线:更重要的是可以为不同人群间疾病易感性及药物基因组学等研究提供一定的遗传背景资料。 本研究采用荧光标记PCR和毛细管电泳相结合的技术,应用常染色体上的10个STR位点对来自中国西部以及南部9个省市(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甘肃、青海、山东、新疆、西藏)28个民族群体(山东汉族、广东汉族、毛南族、仫佬族、壮族、黎族、傣族、布朗族、德昂族、沧源佤族、西盟佤族、白族、哈尼族馒伲人、基诺族、独龙族、福贡傈僳族、六库傈僳族、福贡怒族、贡山怒族、普米族、彝族、藏族、东乡族、土族、撒拉族、柯尔克孜族、维吾尔族、塔吉克族)的1451个无关个体进行研究。利用等位基因数据计算各群体间遗传距离,使用Mega3.1软件根据Dc遗传距离矩阵,运用Neighbor-joining法构建系统发育树,通过Structure数学模型进行个体聚类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1)地理隔离可以导致群体之间较大的遗传差异。(2)中国南北民族群体之间存在显著遗传差异。(3)南亚语系与汉藏语系尤其是壮侗语族群体之间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4)阿尔泰语系与印欧语系群体之间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5)民族群体之间的遗传关系与其地理分布、历史资料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