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37通过调节树突状细胞关键细胞因子的表达影响T细胞功能

来源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 清华大学医学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lenthers3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能够高效处理、加工和提呈抗原,是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DCs能够将抗原提呈给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激活淋巴细胞,从而能够诱发一系列免疫应答,在机体细胞免疫应答中扮演起动者的角色。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是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能够诱导细胞产生炎症反应。TNF-α能在机体炎症阶段分泌,明显促进T细胞的增殖,增强其杀伤作用。IL-6的大量表达,能减弱中性粒细胞的吞噬能力,加剧炎症介质的产生,从而能进一步加快炎症反应进程。当炎症反应发生时,LPS与细胞表面CD14发生特异性结合,促进大量炎症因子的分泌,从而介导一系列生物学反应。白细胞介素37(interleukin-37,IL-37)是目前唯一没有发现鼠同系物的IL-1家族成员。在骨髓、肝脏、胸腺、肺等组织中均能检测到IL-37的表达。IL-37参与多种炎症性疾病和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在自然杀伤细胞和单核细胞中,IL-37与IL-18BP结合后,能够与IL-18Rβ形成复合物,抑制IL-18的活性,从而抑制炎症因子IFN-γ的产生。然而IL-37对DCs作用及其在免疫及感染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还不明确。IL-37对DCs炎症因子表达及其在炎症中的作用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目的:探讨IL-37对LPS诱导的B6小鼠骨髓细胞诱导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分泌炎症因子的调节。  方法:取小鼠骨髓细胞,诱导其分化为DCs,用IL-37处理后分别用LPS刺激,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CD86),RT-PCR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α(IL-1α)mRNA的表达,多重液相蛋白定量CBA试剂盒检测细胞上清中IL-1α、IL-6、TNF-α蛋白的表达。  结果:磁珠分选分离高纯度的DCs,能够满足本实验的要求。IL-37能够减少LPS诱导的DCs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CD86的表达,并抑制DCs分泌IL-1α、IL-6、TNF-α。  结论:IL-37可以抑制DC细胞炎症因子的分泌,调节细胞炎症因子网络的平衡,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从而抑制免疫反应。  课题二白细胞介素37(IL-37)通过调节树突状细胞关键细胞因子的表达影响T细胞功能  背景:树突状细胞(DC)在人体大多数组织中均能检测到,是一种数量比较少的细胞群体,约占各组织总细胞的0.1到2%不等。DC是专职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s,APC),能够通过捕获,处理,提呈抗原和激活幼稚T细胞,在活化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的作用[1]。在稳态条件下,DC能保持未成熟的状态,而当有炎症信号刺激时,未成熟的DC能够被激活。活化的DC能够上调共刺激分子如CD80,CD86和CD40,从而促进T细胞的活化和扩展[2-4]。  白细胞介素(IL)-1家族的细胞因子在多种免疫性炎症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5,6]。同时IL-1家族是机体对抗病原微生物和物理损坏的第一道防线。IL-37是最近发现的IL-1家族的新成员,是固有免疫系统的一个基本的抑制剂。IL-37能够表达于多种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中[7-10]。Kumar及其同事已经证实,IL-37蛋白能够在扁桃体,皮肤,食道,胎盘,黑色素瘤以及肺,前列腺,结肠和乳腺癌中表达,但是表达水平较低[11]。经过诱导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和树突状细胞也能够表达IL-37[10]。  尽管大量的文献对IL-37基因位点的测序进行了很多工作,但仍没有发现小鼠同源的IL-37的表达。IL-37在抑制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具有调节树突状细胞功能的作用。然而,IL-37在细胞中发挥具体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  目的:研究IL-37对DC免疫表型和功能特点以及对CD4+和CD8+T细胞的影响,从而能够进一步说明IL-37在免疫性疾病中的作用。  方法:取小鼠骨髓细胞,诱导其分化为DCs,用IL-37处理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CD86、CD40),RT-PCR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mRNA的表达,多重液相蛋白定量CBA试剂盒及ELISA试剂盒检测细胞上清中TNF-α、IL-6、IL-10和TGF-β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术及Western方法检测树突状细胞中磷酸化蛋白的表达。应用蛋白抑制剂后检测炎症因子的表达。将DC与T细胞共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增殖(CFSE)及活化程度(CD25和CD69)。  结果:IL-37能够下调树突状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和CD86的表达。与此同时,促炎因子TNF-α和IL-6的表达被明显抑制,而T细胞抑制因子TGF-β明显增高。IL-37预处理的树突状细胞明显降低T细胞的增殖和活化能力。IL-37能够降低树突状细胞中磷酸化ERK,NF-κB和S6K表达。IL-37处理的树突状细胞对CD4+T细胞和CD8+T细胞产生明显抑制作用。  结论:IL-37能够通过影响ERK,NF-κB和S6K依赖的信号通路抑制DC的成熟和免疫反应,从而抑制T细胞的活化及增殖。
其他文献
人类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属于DNA病毒。HBV能引起人类急、慢性肝炎和肝细胞癌。与其他病毒性疾病一样,HBV的感染可能是由病毒外膜上的蛋白与宿主细胞膜上的一个
背景与目的:有研究表明长链非编码RNA RUSC1-AS1 (lncRNA RUSC1-AS1)与肿瘤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但其对肝细胞癌(肝癌)的影响尚不清楚.笔者前期研究显示,lncRNA RUSC1-A
对国内外先进制造技术的多目标评价研究历史和现状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概述和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亟待研究与解决的课题 The history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multi-objecti
背景与目的:肝细胞癌(HCC)是常见的原发性肝癌,其预后较差.自噬的失调可以促进HCC的发生与进展,本研究旨在分析自噬相关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在HCC患者中的潜在预后作用,并
背景与目的:射频消融术(RFA)与腹腔镜肝切除术均为治疗原发性小肝癌的重要方法,两种治疗方法都有各自的适应证和优缺点,这也是文献报道的重点,但对于两种治疗方法的近期疗效
背景与目的:肠道菌群与肝细胞癌(HC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这种关联提示除了治疗肝脏原发病变外,肠道菌群的平衡也应作为HCC治疗的重要靶点.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HCC患者肠
一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的推动,使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之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传统媒体不但没有像一些业界人士预言的那样在新媒体冲击下走入寒冬,反而发挥了自身独特的优势,
背景与目的:分化型甲状腺癌以手术治疗为主,在切除病变甲状腺腺体时容易损伤组织结构或周围神经,故降低手术风险为目前研究的热点.本研究探讨精细化甲状腺被膜解剖技术联合环
三网融合将会带动产业链的发展,包括内容提供商、服务提供商、运营商以及通讯设备制造商等,并带动产业链的全面升级 Triple play will lead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
随着中国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城市的规模也越来越大,整个城市的废水对城市河道加大了“检验”,特别是对于城市设置的景观河道.怎么保证城市景观河道通过这样的“检验”?关键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