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内镜下微观表现与中医证候之间可能存在的关联,进一步探求溃疡性结肠炎中医分型与结肠镜下各种表现之间的简单、明了、敏感的关系,以镜为眼,把内镜作为望诊的延伸,丰富溃疡性结肠炎中医望诊的内容,更好的发挥中医药在溃疡性结肠炎诊治中的优势。方法:本研究参照《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版)》、《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8版)》设计出临床资料观察表,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1月间辽宁省中医院脾胃病科门诊及住院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收集患者资料,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患者共76例,运用SPSS Statistics 21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特点,中医证候与内镜下表现的关联。结果:1.本研究的男女比例为1.24∶1,男性多于女性,患者以青年人、中年人居多,体虚劳倦、情志不畅、饮食不节等因素可诱发或加重此病,城市患者多于农村,发病类型以复发型为主,病程多在1-5年。2.本次研究中医证候排序为大肠湿热证>肝郁脾虚证>脾虚湿蕴证=脾肾阳虚证>寒热错杂证>热毒炽盛证=阴血亏虚证,舌质为红舌、淡红舌、舌体胖有齿痕,舌苔以黄腻苔、薄白苔、白腻苔为主,脉象以滑数脉、弦脉为主,临床症状以以腹泻、粘液便、腹痛、便血、脘/腹胀满、大便稀溏、口干口渴、肛门灼热、里急后重等症状为主,反映了本病以体虚为本湿热为标的本质。3.本研究患者内镜下黏膜色泽以深红、暗红为主,黏膜破损情况以大面积溃疡为主,病灶表面附着物以黄或污秽苔为主,内镜下多无活动性出血,绝大多数患者回肠末端黏膜光滑,肠镜检查过程中无肠激惹表现,大多数患者结肠肠腔及皱襞形态正常,少数重症患者结肠袋消失,肠腔狭窄,呈铅管样改变,病变范围多见于左半结肠、直肠,病情程度以轻、中度为主。4.中医证候与内镜下黏膜色泽、黏膜破损情况、内镜下出血情况、回肠末端黏膜、肠镜检查过程中是否存在肠激惹表现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湿热证、热毒炽盛证黏膜色泽以深红、紫暗为主,阴血亏虚证以淡白色为主;大肠湿热证、热毒炽盛证内镜下破损黏膜表现以大面积溃疡为主,脾肾阳虚证、阴血亏虚证内镜下破损黏膜表现以瘢痕、黏膜桥、假性息肉为主,脾虚湿蕴证、肝郁脾虚证黏膜破损情况以水肿、糜烂为伴粗糙颗粒或杵状增生样改变为主;热毒炽盛证患者在行肠镜检查过程中可见自发性出血;肝郁脾虚证患者的回肠末端黏膜粗糙、充血,可见散在淋巴滤泡增生,其在肠镜检查过程中亦容易出现肠激惹表现,肝郁脾虚患者肠腔多高敏感,容易紧张痉挛,肠道正常蠕动节律易紊乱,故肠镜检查过程中易被激惹,而回肠末端在消化道中是一个限速部位,若肠道蠕动节律紊乱、失调,可加长肠内容物在回肠末端滞留时间,引起回肠末端炎性改变。结论:1.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证候以大肠湿热证、肝郁脾虚证、脾虚湿蕴证和脾肾阳虚证居多。2.溃疡性结肠炎内镜下表现以黏膜色泽以深红、暗红为主,肠腔见大面积溃疡,病灶表覆黄、污秽苔,大多肠腔及皱襞形态正常,部分重症患者结肠袋消失,肠腔狭窄,呈铅管样改变。3.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证候与内镜下黏膜色泽、黏膜破损情况、内镜下出血情况、回肠末端黏膜情况、肠镜检查过程中是否存在肠激惹表现之间具有关联性,可为辨证论治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