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传统法律思想的现代转型——从“礼法结合”到“法德兼治”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mingli1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迈入新世纪的中国社会正在经历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巨大变革。本论文从中国传统法律思想转型的角度,以“礼法结合”到“法德兼治”思想的转型为出发点,分析“礼法结合”与“法德兼治”的区别和联系,以及中国传统法律思想转型的必要性,探讨实现“法德兼治”的途径。解决如何使我国传统法律思想和目前的国情相结合,实现我国现代法律思想的转型,寻求适合现阶段国情的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中国的传统法律思想博大精深,古代“礼法结合”的思想是中华法系的特色之一,是整个封建社会发展的主要脉络,也是中国法律思想的重要特征。现今“法德兼治”的思想即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思想相结合,是我们党治国理论与实践的科学总结和深化发展,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迫切需要和体现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重要思想。中国传统法律思想中“礼法结合”和现今“法德兼治”思想有着一定的历史渊源。中国古代重视发挥道德对维护社会的作用,这与现今以德治国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离开法律的保障,以德治国是无法实施的,因而中国古代社会使法律处于辅助地位,“礼法结合”从没动摇过,这一思想与现今“法德兼治”有着一定的历史联系。但是“礼法结合”对“法德兼治”有着正负面的影响,这就需要我们抛弃传统法律思想中的糟粕成份,继承和创新传统法律思想中的合理因素,通过经济、思想、组织等各种途径实现“礼法结合”到“法德兼治”的转型。   本文的内容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礼法结合”和“法德兼治”的基本含义及其历史意义,寻求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根源和现代法律思想的转变。第二部分论述“法德兼治”到“礼法结合”的转型,主要分析“礼法结合”和“法德兼治”的区别和联系。第三部分讨论“礼法结合”到“法德兼治”转型的必要性,分析目前我国法治进程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以及面临的挑战。第四部分主要寻找实现“法德兼治”的途径,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尽些绵薄之力。
其他文献
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来秉承着“党的建设只有进行时”的理念不断地自我完善,在党的十八大以后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党的政治建设的新思想、新论断,形成了鲜明的政治导向,党的十九大首次明确了党的政治建设的统领地位,进一步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习近平关于党的政治建设思想绝非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这一思想体系基于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视角,从马克思、恩格斯的初始阐释起,到列宁、斯大林对此理论的适时发展,再到中国共产党人
学位
对于董事自我交易,从法律价值取向上看,董事自我交易固有的利益冲突的确隐含着董事中饱私囊的危险。为维护社会正义,保护股东利益,对此必须严加规范,但法律尤其是商法同时也
破产法兼具程序法与实体法,其特殊的调整对象、多元化立法目的决定了公权力在破产法中具有不同于其他民商事法律的地位。规范是法律的基本构成,是立法意旨之凝结,亦是司法裁判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