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危机中新闻媒体的国家形象建构--以2008年拉萨事件报道为例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tt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有效利用新闻媒体塑造理想的国家形象,已经成为现代信息社会中一个极具开创性和理论研究价值的重大课题。而公共危机事件由于影响重大,关系到公众的切身利益,极易成为全球媒介和舆论关注的焦点。因此,新闻媒体的公共危机报道对于国家形象建构的影响更深远,并且远比常规的宣传报道更加具有说服力、感染力。   国家形象是一个综合体,它是国家的外部公众和内部公众对国家本身、国家行为、国家的各项活动及其成果所给予的总的评价和认定。国家形象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凝聚力,是一个国家整体实力的体现。①国家形象作为一种主观对于客观的放映,有可能与客体本来的面貌有所出入或相去甚远。因而,国家形象绝非国家状况的客观再现。当今信息时代,大众传播无处不在地塑造着整个信息环境,它不仅是公众获知外部世界资讯的渠道,而且是一国形象进入国际社会的重要通道。大众传播不仅通过对事实的客观报道来传达一定的信息,同时通过对事实的选择表达无形的意见,并在字里行间渗透着传播者的思想和观点,体现一定的立场和政治倾向。受众在接受事实信息的同时,不知不觉地接受了传播者的思想和观点。因而,大众传播具有非同一般的潜移默化作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国家形象现状并不乐观。由于意识形态、国家利益和价值观等因素的影响,再加上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的大众传媒控制着国际信息流通,因此,我国在国际上的国家形象基本上是由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媒体塑造的,而这种塑造出的形象通常与我国真实状况相背离。   公共危机报道作为新闻媒体的一个重要问题,牵涉的社会敏感神经很多,与社会经济政治背景紧密相联。因此,媒体的公共危机报道对于国家形象的塑造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2008年3月14日,我国拉萨发生了“打”“砸”“抢”“烧”事件。西方媒体密切地关注此次事件的进展,有些西方新闻媒体本着新闻从业人员的道德准则如实客观地报道发生在拉萨的一切,但也有部分西方媒体通过各种方式歪曲事实刊播虚假、失实报道,极大地损害了我国在国际政治舞台和世界诸多国人民心中的形象。本文通过收集国内中文日报《人民日报》、英文日报《中国日报》,网络新闻门户新浪网就此事所发表的报道,对各媒体报道的数量、标题制作、关键词设定、侧重点选取以及信源采纳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各类媒体如何通过不同的报道策略来凸显各异的国家形象,进而对境内媒体如何塑造国家形象提出几点建议,期待能为我们政府、媒体所借鉴参考。
其他文献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电视媒体凭借其强大的传播优势,已经成为当前最风靡、最普及、最快速的大众传媒,电视文化对受众的影响也已经远超过其他文化形态,成为改造社会和人类的强势文化力量。但是,在商业
期刊
网络媒体的欣欣向荣对传统的纸质媒体形成了巨大的冲击。面对报业寒冬的出现,纸质媒体积极寻求突围之路。而由于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的自身的特点不同,正好可以形成优势互补,这也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我国有很丰富的石材资源,不少地区特别是一些山区,用石板作建筑材料和建筑构件.石材各向强度差异性很大.以火成岩为例,根据岩浆冷凝前的流向形成了较有规则的水平面(劈面)、
生产创造梦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消费时代,消费就是梦想本身。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消费已经代替生产成为社会生活的中心。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消费的观
管件生锈后极难拆卸,弄不好容易拆断管件,而经验拆卸法可起事半功倍的作用,对减少不必要的换件和如期完成任务有积极意义.
麦克卢汉“地球村”的预言早已实现,全球化中的中国不能独善其身,中国需要了解世界,世界也需要全面的认知中国,这就要求中国公民提升国际意识。中国的国际意识可以分为三个层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和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理论,加强党校教学新布局和行政学院(校)建设,2005年6月28日至6月30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