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共享、和谐的大众文化——特里·伊格尔顿共同文化观之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Y_YANG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在当今空前繁荣的各种批评话语中,文化批判成为理论家们讨论及研究的热门话题,而特里·伊格尔顿独具魅力的文化批判视角和振聋发聩的理论声音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他在《文化的观念》、《文化之战》及《后现代主义的矛盾性》等著作论文中表现出对于资本主义社会文化问题及后现代文化观念的关注,提出文化批判的解决途径--走向一种共同文化,即文化应该回归到文化原有的位置,回到文化自身的领域去,而不是失去它所属的特质而盲目泛化。伊格尔顿的共同文化观意在向我们揭示文化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文化应该回到它本真的属性。其深刻内涵即一种由整个大众参与、在实践中不断创造发展的文化。这种文化强调群体的共享性,是一种和谐的文化观。本文重点对伊格尔顿共同文化观的内涵进行深入挖掘,展开以下四个方面的研究:   一是对处于伊格尔顿整个文化理论体系中共同文化观地位的揭示、理论来源的挖掘及其概念的定位,指出共同文化观是伊格尔顿文化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内核,进而分析其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阐述及威廉斯的文化观,提出他的共同文化观的主张--走向共享、和谐的大众文化;   二是对共同文化观理论来源的纵向梳理及其展现出独特价值及意义的探讨,找出其共同文化观与他以前理论思想的关系,即概括为从文学理论到文化批评、从政治批评到政治的文化这两种趋势,进而分析其共同文化观的三个价值维度--大众维度、人文关怀维度及宗教伦理维度;   三是重点阐释大众文化视域中的共同文化观,对作为我国盛行的大众文化和伊格尔顿文化研究体系中共同文化观两者体现的一致性和差异性进行深入剖析;   四是阐述共同文化观视角下的当代中国大众文化,在对我国21世纪以来大众文化现状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加以指出共同文化观带给我们的深刻反思及今后文化发展的建议,特别指出文化工作者应担负起文化理论的建设工作,保护我国本民族的文化,塑造社会的共同理想,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本文正是基于这些问题的探讨,把研究的目光聚焦于伊格尔顿的“共同文化”这一关键概念,在当下广泛讨论文化理论的背景下,其价值会引发我们更多的思考及理论共鸣,对我国当前的文化建设具有现实的理论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国家处于内忧外患之时,危急存亡之际,中国女性自我书写的形式出现了一次文类转换,由早期的自传式小说的创作转变为女性自传创作。   相比于自传式小说这种
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红楼梦》萃文书屋活字印本初刊,受到时人的关注。嘉庆初年,张汝孰针对这一刊本,从小说的人物、语言、结构、舛误等多方面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评点。然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