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外合作办学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源头可以追溯到当时人民大学和复旦大学等高校举办的中美经济学、法学培训班以及天津财经学院和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联合举办MBA班的项目,这种合作办学当时处于雏形阶段。后来,随着办学项目与机构的增多,国家也相继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如2003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以及2004年6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等,相关公共政策的出台,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的中外合作办学事业,办学机构与项目都得到了相应的发展,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以及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中外合作办学具体的政策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诸如政策内容的不明确性、政策缺乏配套,合作盲目、政策执行不力,违规办学依然存在、政策实施监督不到位、政策的价值取向与办学实际有偏差。为了更好地研究以上政策问题,笔者运用了文献法、问卷调查法、案例比较法,访谈法,通过对中外合作办学的起源、发展过程与目前现状进行了研究,第一次总结出了合作办学经历的四个阶段,萌芽阶段、发展阶段、调整和规范阶段。同时把办学历程与办学政策有机结合起来,深入分析了政策的背景条件与现实中的不足,主要表现在政策的环境条件变化,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国际环境。另外,政府的多重身份冲突,政府间的利益冲突,以及政府干预高校事务太多,高校间的无序与盲目,学生与家长的弱者地位,所有这些都是办学政策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通过研究,笔者在办学政策的变革思路与方向上,提出了从五个层面、十三项措施方面进行完善。首先,政府作为合作办学政策的公共管理主体,需要认清自身的角色,注重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处理好政府与高校之间的关系,同时需要分层次开展合作办学,一是兼顾高校层次差异,强调重点高校需要在基础领域大力开展合作办学、二是结合区域经济差异,达到办学专业合理分配、三是加大优先中西部力度,服务国家协调发展、四是突出样板办学机构与项目作用,发挥示范效应。再者,还要提高合作办学的信息化程度,抓好现有合作办学中监管与认证两个平台的建设,同时拓展申报平台,健全信息公布制度。最后,探索健全监督与评估机制,落实合作办学中的评估与处罚两个机制,强化媒体的监督,形成网络、报刊、广播等监督的立体化格局,建立行业评估体系,独立发挥第三方的作用。以办学政策为突破口,通过不断的发展与完善,中外合作办学的初衷是可以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