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部草原区典型露天矿不同重构土体水分动态特征与模拟

来源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_s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部草原区是我国东北部重要的煤-电生产基地,煤炭资源的长期高强度开采加剧了该区域能源供应和生态安全的矛盾,实施土地复垦成为缓解这一矛盾的必要措施。研究区目前在土地复垦过程中面临表土缺乏和复垦土壤持水能力差两大主要问题。本文以胜利露天矿上覆岩土层基质为研究对象,以未扰动表层土为改良目标,利用室内试验,研究上覆岩土层中可利用的粉壤土和砂土在不同混合比例下水分特征曲线、水分常数以及饱和导水率等水力性质的变化规律;同时进行土柱实验和Hydrus-1D模拟,以提高矿区复垦土壤持水量为目的,研究重构层状土体的水分运移过程、持水能力以及剖面水分分布特征。基于以上实验成果,探讨表土替代材料的改良模式,以及重构土体的设计策略。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质地改良实验发现,粉壤土添加比例在40%-70%的混合土壤的田间持水量、凋萎系数和有效水含量可接近表土层水平。混合土壤的饱和导水率随粉壤土的添加呈现幂函数的下降趋势,当粉壤土的添加比例达到50%及以上时,饱和导水率的下降速度减缓,并与表层土的饱和导水率接近。通过土壤混合实验发现粉壤土添加比例在40%-70%的混合土壤水力性质与表层土接近,可以作为研究区表土替代材料的改良方案,以改善研究区土地复垦过程中表土匮乏的问题。(2)通过土柱实验发现,在入渗过程中,层状土体T3和T4在湿润锋推进速度、累积入渗量、平均入渗速率以及稳定入渗速率上与对照组CK的入渗特征最为接近。在土柱经过7天排水实验后,层状土体T1的总持水量最大,层状土体T2的总持水量最小。层状土体T2的表土层持水量最大,均质土体T0的表土层持水量最小。各重构土体总持水量大小排序依次为T1>CK>T0>T3>T4>T2。各重构土体表土层持水量大小排序依次为T2>T3>T4>CK>T1>T0。(3)蒸发实验显示层状土体T1和T4的土体构型更有利于水分的保持。T4经过30天蒸发后的累积蒸发量最大,并且其表土层获得的下层补给水量也最大,T4可以通过毛细管上升水的方式补充表土层因蒸发而损耗的水分,结果显示经过30天蒸发,T4的表土层持水量是所有重构土体中最大的。层状土体T2和T3的土体构型不适合土壤水分的保持,因为砂土本身持水性差,虽然在排水过程中,砂土层可以通过毛细阻断作用,提高上方表土层的持水量,但是这种表土层的持水并不会持续,而会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蒸发作用损失,且缺乏补给,因此不利于植被吸水。(4)经广义似然不确定性估计(Generalized Likelihood Uncertainty Estimation,GLUE)算法优化后的土壤水力参数对实验数据的模拟精度较高。通过分析水力参数后验分布表明,除残余含水量外,其余参数均可视为敏感性参数。相关性分析认为敏感参数和非敏感参数以及同一重构土体的不同层次水力参数之间均存在相关性,表明非敏感参数会通过影响敏感性参数对模型模拟产生间接影响,同时也表明水分运动过程中重构土体中的各土壤层之间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影响的。(5)利用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TOPSIS)和灰色关联分析(Grey Relation Analysis,GRA)对重构土体的持水能力进行综合评价。评价指标包括平均入渗速率、累积入渗量、湿润锋穿透时间、蒸发30天剖面总持水量、蒸发30天表土层持水量以及累积蒸发量。根据熵权法的权重值由大到小依次排序为蒸发30天表土层持水量>蒸发30天剖面总持水量>累积入渗量>湿润锋穿透时间>累积蒸发量>平均入渗速率。通过TOPSIS和灰色关联分析显示,层状土体T1的评价系数最高,即持水效果最好,其次为T4。T0与对照组CK的持水效果最为接近,但是T0对矿区表土需求量大,对于表土匮乏的研究区,并不适合实际应用。同时T2和T3评价系数偏低,同样不适合作为研究区土层覆盖模式。分析认为层状土体T1和T4适合作为研究区重构土体的设计方案。本文基于室内实验和Hydrus-1D数值模拟,认为粉壤土添加比例在40%-70%的混合土壤作为研究区的表土替代材料改良模式,认为T1和T4适合作为研究区重构土体的设计方案,借此改善矿区表土匮乏和复垦土壤持水能力差的现状,为东部草原区露天矿复垦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其他文献
近30年来,现代旅游产业蓬勃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我国的旅游业已纳入国家战略体系,成为快速发展的新兴战略性支柱产业。目前,旅游已经成为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2018年国内旅游人数为55.39亿人次,年内人均出游约4次,数据表明,我国已经进入大众旅游时代。景区是旅游消费的吸引中心,一直备受政府、市场和旅游者关注。近年来,在旅游高峰时段,特别是“十一”、“五一”等国家法定假日期
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强调“大力优化创新生态,调动各类创新主体积极性”。目前,我国的企业创新生态主要是依靠自身的研发部门和实验室进行的“封闭式创新”,这不能满足当前共享经济下企业创新“新常态”的要求,同时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呈现出差异化特征,这迫使企业必须不断通过创新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但由于企业内部创新能力的
随着煤炭科学开采理论发展,以无人化、智能化为特点的智能开采不断走向实践。此进程中,作为智能化开采核心技术之一的图像处理技术不断在井下推广和扩展。但是,矿井下的低光照、高矿尘、复杂的电磁干扰环境,导致井下采集图像对比度低、噪声大,有时甚至出现雾气和矿尘散射模糊。矿井下图像的上述特征,严重阻碍了以图像处理技术为核心的智能检测、智能感知技术的推广应用。基于上述行业背景,本文开展了矿井下图像混合噪声抑制和
在煤炭资源高效开采的今天,煤矿安全一直是全国所关注的焦点,其中矿井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更是煤炭行业所关注的重中之重的问题。随着现阶段科技的不断发展,煤炭安全系统愈加完善,越来越多的研究工作都集中在了矿井人员位置和身份检测方面,以优化煤矿安全系统。本文正是基于此并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6YFC0801800)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51674269),结合现阶段的压缩感知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对煤炭资源的开采强度不断提升,矿井开采深度不断加深,高采深矿井作业场所的环境温度较高,同时受热害影响的矿井数量也在不断增加,高温环境下不仅会危害作业人员生理健康,同时还会降低工作效率进而导致工伤事故频发,对矿井安全生产工作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研究矿井热害对煤炭资源安全高效开采具有重要意义。采煤工作面在采煤过程中存在多种热源,可分为绝对热源、相对热源和采空区漏出的热风,其
我国煤炭资源开采多为井下开采(占95%以上)且普遍采用垮落法管理采空区顶板,垮落法管理顶板造成矿区地表沉陷、矸石堆积、地下原水循环系统失衡、瓦斯积聚等一系列问题。而作为绿色开采技术的代表,充填开采方法相比传统垮落式开采方法可以较好地把煤炭开采活动对生态环境、安全生产、水土资源和基础设施等影响限制在可控范围之内,极大地改善矿区生态环境。因此对充填开采技术与装备开展创新与理论研究既契合国家能源战略的重
花生是我国产量丰富、食用广泛的一种农产品,其营养价值高,是重要的植物油和植物蛋白来源。但花生在种植、运输、存储的过程中易产生霉变,其中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会产生次生代谢物-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具有强致癌性。近年来黄曲霉毒素污染食品事件频出,已严重影响食品质量并对人类健康产生威胁,因此,及时准确地检出霉变花生对确保我国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意义重大。传统的湿化学方法耗时长、成本高、对样本具有破坏性且为抽样
古书画作为人类文明宝贵的、不可再生的财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然而,古书画作品在长期保存过程中,由于自然环境、人为破坏等多种因素影响,易遭受各种病害的侵蚀。其中,污渍是最为常见的病害之一。污渍的存在,不但直接影响纸质文物的品相,严重降低了书画作品的艺术价值,有时甚至对纸质文物所携带的文字、图案、色彩等重要信息造成遮挡,影响了书画作品的研究、探索和解译。虚拟修复能够恢复古书画的原始风貌,为
人生观是人生道路的总钥匙、总开关。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提及人生观,特别是共产主义人生观培育的重要意义,强调人生观培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在纪念每一位老一辈革命家的座谈会上,总书记都强调老一辈革命家之所以能矢志不渝地为革命和建设事业兢兢业业、鞠躬尽瘁,就因为他们始终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树立了牢固的共产主义人生观。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在全面
当今社会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将来要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少年儿童的价值观是少年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存在深远的影响,因此这一时期的少年儿童价值观教育的探索研究有了现实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价值观教育的培育工作引起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党中央在继2018年12月8日召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后,又于2019年3月召开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