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词调研究,之前主要集中于对整体词调的建构和研究,这些年,学者们慢慢将视角转向对单个词调的建构和研究上来,尤其是近几年,单调词史的建构研究尤为受到关注,亦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单一词调的建构研究这一新视角的打开,不仅为词调研究注入了新鲜血液,同时对整体词调建构研究来讲,亦是丰富和补足,使整体词调建构研究更加具体和丰满。本论文亦从这一视角出发,将研究对象确定为唐宋时期的《虞美人》词调研究。论文包括绪论、正文及结语共三部分。其中绪论部分由研究缘起、研究现状、研究意义及研究思路和方法共四部分组成。结语部分总结全文。正文分为四章:第一章着重论述《虞美人》词统计中出现的被重收误收的词和有关此调最早之体单片还是双片以及《虞美人》词调名由来和词调名别名由来的问题。关于《虞美人》词最早之体的问题,本文大胆依从敦煌写本,将其视为双片。对目前比较流行的《虞美人》词调名来源二说,则更倾向于其由历史人物项羽宠姬虞姬虞美人而来,而非由一、二年生草本植物虞美人(舞)草而来。关于此调别名及由来,则主要从词句摘引、主题概括、版本及其他等四个方面来分类论述。第二章主要以《虞美人》词调为本体,从词体的角度考察其句法与章法、宫调与声律几个方面的问题。此调多“五、七言”律句,句法灵活,断句形式多样。此外,此调联章体式多,单首《虞美人》词在全部《虞美人》词作中所占比例不到三分之一,《全宋词》中两首及两首以上者多以“又”来连缀。同时,因此调只有56字体和58字体两种,且为双调小令,故整体极为对称。此调共有三种词格:“七五七七三”、“七五七六三”、“七五七四五”。其中,又以“七五七六三”词格为主。关于其宫调归属问题,较为复杂,既有正宫,又有中吕宫、中吕调、黄钟宫等,本文综合参考各种文献认为其为正宫当无异议,但是否为《全宋词》中《虞美人》词未特别标注者的通用宫调尚未可知。声律方面,整个词调节奏明快,感情悲慨。第三章主要对统计出来的全唐五代加两宋共计321首《虞美人》词按时代及创作倾向进行划分,进而得出:晚唐五代《虞美人》词侧重书写红粉佳人的闺思愁情,两宋则将整个词情范围及书写主体进行扩大,不仅有咏物、抒怀之作,还有赠寄、庆贺、题画之作等等。第四章为个案研究,选取冯延巳、李煜、蒋捷、刘辰翁四位代表词人并结合其《虞美人》词进行研究与分析,从而彰显他们在整个《虞美人》词调发展中的突出之处。通过对这些词人及词作的横向把握,从而将整个《虞美人》词的词史建构推向纵深,进而具化对《虞美人》词的整体感知和把握。